服务电话:
+86 010 65683881
注册
登录
场馆列表
场馆列表
专家访谈
讲解风采
场馆视频
场馆图片
场馆全景
红色盛典
红色经典
红色研学
首页
场馆列表
专家访谈
讲解风采
场馆视频
场馆图片
场馆全景
红色盛典
红色经典
红色研学
当前位置
>
场馆列表
全部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全部
红色景点
1208
家
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
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馆位于长沙市八一路538号,总占地面积约4万平方米,隶属于中共长沙市委党史研究室,为公益一类全额拨款事业单位,负责中共长沙历史资料和文物的征集、研究、保管并开展相关展陈和宣传教育等工作。馆内包括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暨毛泽东杨开慧故居、毛泽东塑像、毛泽东诗词对联书法艺术碑廊、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陈列大楼等,馆内的“长岛人歌动地诗——中国共产党长沙历史陈列”以丰富的历史文物、翔实的文史资料,采用多媒体表现形式,生动记述了党在长沙带领广大人民群众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程。
参观访问
陈树湘烈士牺牲地
1934年12月17日被捕后的陈树湘拒绝就医和进食,誓死不向敌人低头。12月18日,敌人将他押往道县县城,在途经石马神村时,陈树湘为了不给敌人留活口,趁敌人不备,毅然撕开腹部伤口,绞断肠子,壮烈牺牲,这时的他,年仅29岁,实践了他“为苏维埃流尽最后一滴血”的誓言。
参观访问
乔家渠毛泽东长征宿营地旧址
乔家渠毛泽东红军长征宿营地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彭阳县城阳乡长城村乔渠组乔生魁旧宅,西距彭阳县城15千米,旧址坐西南面东北,占地面积3300平方米,院内南侧现存7孔窑洞,每孔窑洞形制大小基本相同,面积均在20平米左右。毛泽东在长征时期曾在中间窑洞居住一晚。1976年10月,毛泽东炕上所用的案板经逐级上调,现存于国家博物馆。1935年10月7日,毛泽东、周恩来、张闻天、王稼祥等率领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从张易堡登上六盘山,毛泽东在行军途中饱览六盘山风光,写下了瑰丽诗篇《清平乐,六盘山》。当日,红军一纵队突袭青石嘴,歼灭了东北军第七师十三团两个骑兵连,缴获100多匹战马,10多辆马车,组建了第一支中国工农红军骑兵侦察连,当晚,毛泽东夜宿古城镇小岔沟村阳洼组张有仁家,10月8日,红军从小岔沟驻地出发,分左、右两路齐头向白杨城(今彭阳县城)并进,行军至古城川,一举击溃了国民党宁夏马鸿宾三十五师两个营,俘敌80余人,缴获枪支80余支。中午,红军到达白杨城正准备宿营,突遣敌机轰炸,又有追兵逼近。红军遂起程向东北方向前进。毛泽东随右路军于傍晚到达长城塬赵家山畔、乔家渠一带村庄,毛泽东夜宿乔家渠村民乔生魁家。1976年8月,毛泽东的警卫员陈昌奉重走长征路,途经乔家渠时,证实了乔生魁旧宅就是当年毛泽东长征宿营地。2006年,彭阳县委、政府对旧宅进行了清理、修缮,建成集红色旅游、民俗风情、田园休闲为一体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民俗风情园,2010年3月,彭阳县人民政府公布此处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7月,被自治区国防教育委员会命名为区级国防教育基地。2018年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公布此处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近年来,彭阳县委、政府对旧宅进行了清理、修缮,使其成为宁夏南部人民群众了解革命历史的重要场所和红色景点,年平均接待区内外游客10万人次,在传承长征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参观访问
中国湘区特委暨毛泽东杨开慧旧居
长沙清水塘22号中共湘区委员会旧址暨毛泽东杨开慧故居占地面积179平方米,建筑面积112平方米,是一座典型的江南民居。1921年7月,毛泽东、何叔衡参加党的一大回长沙后,于10月10日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最早的省级支部--中共湖南支部。当年秋,易礼容经手租下这栋房子,作为中共湖南支部秘密办公和毛泽东及其家人生活的地方。1922年5月,中共湘区执行委员会(简称中共湘区委员会)成立,区委机关仍设在此。在这里,毛泽东领导了中共湘区委员会开展的湘区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学生运动,使湘区成为当时中国革命运动最活跃的地区之一。这里也是毛泽东与杨开慧所组建的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且共同居住时间最长的家。1921年至1923年,毛泽东、杨开慧和向振熙、毛岸英、毛岸青一起生活在这里。旧址于1956年对外开放,2001年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访问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旧址
中国共产党中央政治局(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简介: 1933年1月,中共临时中央局从上海迁入瑞金沙洲坝,同年4月与中共苏区中央局合署办公。1934年1月召开的中共六届五中全会,组成了新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周恩来、张闻天、项英为中央书记处书记,博古任总书记。李维汉任组织部长兼党务委员会书记,张闻天任宣传部长兼党报委员会书记,陈云任白区工作部长,李坚贞任妇女部长,董必武任审计委员会书记,邓颖超任秘书长。中共中央政治局是中国共产党的最高领导机关,在党的建设、军队建设、苏维埃政权建设等方面都作出了巨大贡献。7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从沙洲坝迁驻此地。10月,随红军主力出发长征。10月中旬,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在此成立。中共中央分局书记项英,组织部长陈潭秋,宣传部长翟秋白,少共中央分局书记李才莲。中央政府办事处主任陈毅,副主任梁柏台,所设机构与中央政府一样,后来根据需要作了调整,将粮食部、财政部、国民经济部与红军供给部合并,成立了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11月上旬,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迁驻于都。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成立后,担负起掩护红军主力战略转移的重任,并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领导坚持了艰苦卓绝的三年游击战争,完成了中共中央赋予的任务。
参观访问
张湾子毛泽东旧居
张湾子毛泽东旧居位于吴起县铁边城镇张湾子组。遗存坐北面南接口石窑洞9孔,南北长50米,东西宽45米,占地面积2250平方米。1935年10月18日晚,毛泽东与中共中央和中央红军部分领导住张湾子村,并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张闻天、毛泽东、王稼祥、秦邦宪等参加会议。根据当时的形势和部队的实际情况,提出红军入陕后的作战方针,同西北红军会合后的方向和解决战略方针问题等。决定整顿部队,提高战斗力:与群众建立很好的关系,扩大红军,组织游击队;自己解决物资器材问题、衣服问题,不麻烦红二十五军和红二十六军。
参观访问
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旧址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于1931年11月25日在瑞金县叶坪乡正式宣告成立,朱德任主席,王稼祥、彭德怀任副主席。中革军委先后设有总参谋部(后改称总司令部)、总政治部(后改为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总经理部(后改称总供给部)、军医处(后改称总卫生部)、总兵站(后改称总兵站运输部)、总动员武装部、政治保卫分局,以及秘书处、后方办事处、抚恤委员会、中央军事政治学校和化学研究室等机构。中革军委成立后,总参谋部、总政治部等机关随军委领导人在前方作战,军委的其他机关驻在瑞金。1932年2月,中革军委总政治部改称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受中共中央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领导。同年6月,中革军委总参谋部和红军总政治部兼第一方面军领导机关。1933年5月,中革军委从反“围剿”前线返回后方,驻于瑞金县沙洲坝镇乌石垅村。在前方另组中国工农红军总司令部兼第一方面军司令部。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仍在前方。1934年1月,前后方司令部合并。朱德、周恩来等领导人回到瑞金。中革军委主席、红军总司令朱德,中革军委副主席、代主席项英,中革军委副主席、红军总政委周恩来,总参谋长刘伯承,副总参谋长叶剑英、副总参谋长兼第一局局长张云逸等先后在乌石垅村杨氏私宅办公和居住。军委的其他部门和总司令部的其他局,则分布在乌石垅村其他民房或附近的村子。1934年7月,中革军委迁到云石山梅坑村。同年10月中央红军长征后,此处遭到敌人的破坏。1953年3月,旧址按原貌修复并正式对外开放。1961年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拨款重建。200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部,总后勤部重修中革军委总参谋部(总司令部)及总供给部、总卫生部、总兵站运输部、总动员武装部等旧址时,对中革军委旧址内的总司令部及一局内部陈列进行了调整、补充。
参观访问
胡底烈士纪念广场
胡底,男、原名胡百昌,又名胡北风,化名胡马、裳天、伊语等。1905年3月10日出生,安徽省舒城县新街乡松园村人。1923年7月考入北京中国大学;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与钱壮飞同志一起从事革命活动,被北京反动政府通缉;1928年春,转移到上海;1929年冬,根据党中央指示,与李克农、钱壮飞同志一起调入中央特科,组成三人情报小组, “打入”国民党特务机关核心部门;1931年因顾顺章叛变,与李克农、钱壮飞同志一起被国民党反动派通缉;1931年8月撤至中共革命根据地。历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预审科科长、侦察部部长等职。1934年10月10日参加长征。1935年9月,因不满张国焘分裂党中央,张国焘将胡底以“国民党特务”和“反革命”罪名控制。1935年10月中旬,胡底同志被张国焘杀害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脚木足乡白莎村,牺牲时年仅30岁。1945年4月,中共七大追认胡底同志为革命烈士。1981年12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追认胡底同志为革命烈士。
参观访问
中国航空博物馆
中国航空博物馆坐落于北京市昌平区小汤山镇,于1986年10月筹建,1989年11月11日正式对外开放。经多次改造扩建,现已建设成为亚洲最大、世界前五的航空科技类博物馆,是军队和国防科技工业的“窗口”。作为首批国家一级博物馆、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先后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北京市社会大课堂、北京市红色旅游景区。目前已收藏飞机、地空导弹、高炮、雷达等空军各兵种武器装备15300余件。藏品从我国第一架亚音速喷气式歼击机、第一架预警机、第一架电子干扰机,到新型战机,各类型号琳琅满目。其中,国家一、二级文物117件。
参观访问
芦花会议纪念馆
芦花会议纪念馆总建筑面积1100平方米,共三层,总投资750万元,于2021年底建成。芦花会议纪念馆共三层,其中包括地上两层和负一层。1934年10月,由于党内以王明为首的“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领导,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被迫撤出革命根据地,实行战略大转移,开始了悲壮而伟大的长征。长征经历了各种恶劣的自然环境,跨越滔滔激流,征服皑皑雪山,穿越茫茫草地,红军每前进一步,都面临生死考验,但是红军以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书写了战胜严酷自然环境的悲壮凯歌。为制定重大战略决策、统一全党全军思想,从1934年底至1935年底,党和红军多次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比较重要的有21次。红一方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合前召开的通道会议、黎平会议、遵义会议等,主要是解决党中央的军事路线和军事领导问题及对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原因进行反思。会合后召开的两河口会议、芦花会议、沙窝会议等,主要是解决两大主力红军会师后的军事行动以及与张国焘的分歧问题。中央红军单独进军陕北召开的哈达铺会议、榜罗镇会议、吴起镇会议主要解决中央红军对陕北的进军以及到达陕北后如何随着形势的发展而调整党的路线和方针政策的问题。长征路上的伟大政治斗争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同志展现了高超的领导艺术和卓越的政治智慧,在极其险恶的环境中增强了斗争意识和斗争本领,加强了党的团结统一,保证了各路红军共同北上,使长征最终取得胜利。
参观访问
《新华日报》总馆旧址
《新华日报》总馆旧址,位于重庆渝中区化龙桥虎头岩村86号。《新华日报》是全面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唯一公开出版发行的大型报纸,于1938年1月11日在武汉正式创刊。武汉沦陷后,《新华日报》总馆迁往重庆市区,后因大轰炸迁往化龙桥虎头岩。《新华日报》在重庆出版发行八年多,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维护统一战线、争取群众力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赢得了广大群众和进步人士的称赞,成为国民党顽固派摧不垮的坚强堡垒,被毛泽东赞誉为“新华方面军”,1947年2月,被国民党查封。1983年,《新华日报》总馆旧址被列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0年,被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访问
胜利曙光展陈馆
“胜利曙光”,总投资3850万元,项目整体规划用地约8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由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全域旅游游客集散中心--“胜利曙光”展陈馆、“红色征程”室外景观区、办公区和停车场组成。“胜利曙光”展陈馆建筑整体造型为五角星,展陈馆整体的色调不仅体现了红军长征红色文化,还结合若尔盖的大草原、藏乡民族特色,提炼出“薪火之红”“黄河之黄”“生态之绿”“苦色灰”四组配色,展现红军过雪山草地的艰苦卓绝和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展陈馆的打造围绕展览展示、文创孵化、集散咨询、智慧平台四大要点,解决功能性诉求。馆内展示区分为“序厅”“铁流激荡”“草地血性”“勇克包座”“巴西决策”“三军同道”“尾厅”七大区域。通过声、光、电技术还原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战斗场景,在参观时通过空间展陈手段的设计,完成由旁观者到“亲历者”的身份转变。一层一层铺垫观展情绪,从而在尾厅进行转折,直观感受到“前辈的艰苦卓绝”。
参观访问
上一页
1
2
3
4
...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
98
99
100
10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