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
+86 010 65683881
注册
登录
场馆列表
场馆列表
专家访谈
讲解风采
场馆视频
场馆图片
场馆全景
红色盛典
红色经典
红色研学
首页
场馆列表
专家访谈
讲解风采
场馆视频
场馆图片
场馆全景
红色盛典
红色经典
红色研学
当前位置
>
场馆列表
全部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全部
红色景点
1197
家
胜利曙光展陈馆
“胜利曙光”,总投资3850万元,项目整体规划用地约86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1600平方米。由中国工农红军班佑烈士纪念碑、全域旅游游客集散中心--“胜利曙光”展陈馆、“红色征程”室外景观区、办公区和停车场组成。“胜利曙光”展陈馆建筑整体造型为五角星,展陈馆整体的色调不仅体现了红军长征红色文化,还结合若尔盖的大草原、藏乡民族特色,提炼出“薪火之红”“黄河之黄”“生态之绿”“苦色灰”四组配色,展现红军过雪山草地的艰苦卓绝和永垂不朽的长征精神。展陈馆的打造围绕展览展示、文创孵化、集散咨询、智慧平台四大要点,解决功能性诉求。馆内展示区分为“序厅”“铁流激荡”“草地血性”“勇克包座”“巴西决策”“三军同道”“尾厅”七大区域。通过声、光、电技术还原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战斗场景,在参观时通过空间展陈手段的设计,完成由旁观者到“亲历者”的身份转变。一层一层铺垫观展情绪,从而在尾厅进行转折,直观感受到“前辈的艰苦卓绝”。
参观访问
藏民独立师师部旧址
丹巴藏民独立师是丹巴藏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帮助下建立起来的,是红军中的第一支纳入红军建制的少数民族武装队伍,以马骏为师长的丹巴藏民独立师两干余人,是我军历史上第一支藏族革命武装,在配合红军作战打击反动民团和反动土司武装,保卫根据地的斗争中立下了不朽的战功。
参观访问
中央红军机要室旧址
红军长征时,早年参加国军电台机要培训班里的一批红军也随队长征,虽然设备陈旧,但他们以过人的胆识和智慧为红军四渡赤水提供了重要的情报,当时机要工作负责人是曾希圣、李涛,该处为中央红军机要室旧址。红军在四渡赤水期间,能够迂回穿插,突破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除了毛泽东的高超的军事指挥艺术和红军指战员的英勇作战,还得益于红军的机要和情报工作。毛泽东曾先后两次为红军的侦察电台题词:一次是“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另一次是“你们是革命的鲁班石”。
参观访问
红军长征四渡赤水太平渡口
1935年,中央红军分别于2月18日、19日和3月21日、22日,第二次和第四次从这里渡过赤水河,当年红军搭浮桥的篾锁就拴在老鹰石上。有名的太平阻击战也发生在这里。红军击溃川军潘佐旅、周化成部和骆国湘带领的地方民团共3000余人。为了讴歌红军四渡赤水的伟大胜利,中共古蔺县委、古蔺县人民政府于1977年建立了渡口纪念碑。碑高12.26米,表示毛泽东诞辰日;碑座高3.5米,表示1935年;顶端高3.5米,表示1935年;顶端三面红军军旗表示红军三次转战古蔺。
参观访问
丹巴甲居红五军政治部旧址
丹巴甲居红五军政治部旧址位于甲居镇甲居二村境内,占地面积550平方来。旧址的前身是巴旺土司下属头人的一座组合碉房,主要用于储存粮食。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五军(由原红五军团改编,原军团长董振堂,原军团政委李卓然)进往丹巴后,在此设立政治部(时任政治部主任先后是曾日三、杨克明),作为红军在丹巴宣传群众,组织并发动群众筹集粮草、衣物等物资支援大部队执行战役计划的策应地和后方。红五军政治部旧址作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甘孜州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丹巴县党史学习教育基地,着重展现了中国工农红军在丹巴建立红色政权及藏族人民支持中国革命的历程。它是汉藏民族大团结的丰碑,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闪光点,同时也是甲居藏寨景区的一个重要红色文化服游景点。
参观访问
龙坪红军楼
1934年12月10日,中央红军长征到达龙坪寨,中央军委就住在这个古楼附近。入夜,桂系特务纵火焚烧民房,企图嫁祸于红军,挑拨红军与人民群众的关系。周恩来副主席和邓发同志,一面命令部队警戒,捉拿纵火敌特,一面指挥红军指战员奋力救火,终于救出了这座古楼东南面的100多座房屋。 侗族人民怀念红军,把这座古楼命名为“红军楼”。红军指战员奋力灭火。并抓获了纵火特务,次日便在“飞山庙”进行审判,当众处决了纵火特务,红军在此向受灾侗民发放光洋救济。红军走后当地侗民将”飞山庙”改为”审敌堂”。
参观访问
红军长征四渡赤水二郎滩渡口
二郎滩渡口是红军二、四渡赤水河的主要渡口之一。1935年2月18日,红3军团抵达二郎滩,19日拂晓,红3军团13团渡过赤水河,猛攻麻坪大山黔军阵地,黔军溃败,红军夺取了二郎滩背水战的胜利。红军打开了二郎滩黔军侯之担的“四公”盐号,将60万斤盐巴分给了穷人。19日至21日红3军团等红军主力从二郎滩第二次渡过赤水河,再入黔北。1935年3月21日至22日红9军团等主力从二郎滩渡口渡过赤水河,重入黔北。
参观访问
道孚朱德故居
1936年2月28日,朱德随红四方面军长征到达道孚后,与夫人居住于天主教堂,同时,政治部也设于此。红军在道孚历时4个多月,走遍了道孚的大小村庄和牧场,在道孚播下了革命火种,广泛宣传革命道理和团结抗日主张,发动群众建立了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波巴政权及党、团、妇女等群众组织。遗址因长年无人居住和管理,加之1981年1月24日道孚县遭受6.9级地震,现已破损不堪,只剩下残檐断壁。
参观访问
东门渡口
毛泽东、周恩来等和中央直属机关长征第一渡口位于于都县城东门外。1934年10月,由于第五次反“围剿”失利,中央红军被迫实施战略转移。10月上旬,根据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命令,由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红军总政治部等机关组成的第一野战纵队和由中共中央、中央政府等机关组成的第二野战纵队,以及中央红军一、三、五、八、九军团共86000余人,分别从瑞金、兴国、长汀、石城等地进抵于都河北岸地域集结休整,准备战略转移。10月18日傍晚,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博古、张闻天等中央领导,以及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红军总部、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等机关从这里渡过于都河,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为缅怀先辈伟绩,弘扬长征精神,2009年,在纪念中央红军长征出发75周年之际,于都县委、县政府在此兴建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园并移建了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纪念园占地面积60亩,纪念碑高19.34米,底座边长10.18米,碑身为双船帆造型。碑座上的三幅巨型浮雕,分别以“集结”“出发”“奉献”主题,周围的围栏上雕刻着中央红军各军团渡河出发的八个主要渡口。
参观访问
顶果山红军战斗遗址
1935年红军占领丹巴后,即派红五军团的三十七团(团长吴克华、政委谢良)驻守丹巴西南方的要道——牦牛和大炮山。1936年1月11日,驻防康区的国民党五十三师主力三一三团(团长黄仁英),突然向驻守在大炮山一线的红军发起进攻,红军被迫撤至铜炉房一带。军团长董振堂得知战况后,红军以一个连的兵力袭击小牦牛之敌成功,黄仁英退守顶果(锅)山,与红军对峙。21日,敌以两个营的兵力迂回于顶果(锅)山制高点,企图寻机突围,红军组织三个连兵力与敌人激战数小时后,敌被大量杀伤,战斗力大减,后红军又增派两连兵力,一举将敌击溃。红军退至五里桥,即以一部隐蔽于泥冲沟设伏,另一部佯装败退诱敌,截断敌军退路,诱敌的红军则返身回击,死伤300余人,100余人被俘。黄(国民党)被迫放弃牦牛、大炮山,向康定境内逃去。红军又恢复了牦牛和大炮山一带防线,直至7月才撤离该防区北上。在建党100周年之际为纪念在顶果(锅)山战斗中牺牲的战士,特为英雄立碑,以示纪念。
参观访问
北海抗日战争胜利亭
抗日战争胜利后,北海社会各界集资,聘请北海著名建筑商衡兴隆,在北海中山公园内建造抗日战争胜利纪念碑、亭各一座,于1946年元旦落成,北海人民称之为“血肉凝成的丰碑”。纪念碑已不复存在,仅剩纪念亭。亭座有“北海抗战史略”碑刻,记载北海人民在抗战期间为保卫北海,抗击日寇的英雄业绩。
参观访问
鲤鱼渡口
罗坳鲤鱼渡口位于于都县罗坳镇鲤鱼村,是中央红军第五军团三十四师长征渡河旧址。200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红三十四师是1933年由闽西游击队改编组建的,1934年10月17日从兴国撤离战场,来到罗坳地区集结休整,10月19日傍晚就是从鲤鱼渡口渡河出发,开始了著名的长征。在长征途中红三十四师担任殿后工作。为了掩护中央红军主力渡湘江,他们投身到与国民党的斗争中,到最后弹尽粮绝基本上全军覆没,师长陈树湘因为受伤被俘,他趁着国民党军不注意自己用手,把受伤的肠子绞断壮烈牺牲,实现了自己不做俘虏的誓言,牺牲时年仅29岁,陈树湘断肠明志称为“断肠师长”这支部队也被称为“绝命后卫师”!
参观访问
上一页
1
2
3
4
...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
97
98
99
10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