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
+86 010 65683881
注册
登录
场馆列表
场馆列表
专家访谈
讲解风采
场馆视频
场馆图片
场馆全景
红色盛典
红色经典
红色研学
首页
场馆列表
专家访谈
讲解风采
场馆视频
场馆图片
场馆全景
红色盛典
红色经典
红色研学
当前位置
>
场馆列表
全部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全部
红色景点
1217
家
贵州剿匪委员会东集团指挥部旧址
1950年3月18日,根据党中央、西南局关于剿匪的指示,中共贵州省委、省军区党委成立了剿匪委员会,并建立东、西两个集团指挥部领导剿匪斗争。4月10日至6月1日,解放军进行了收复县城、草塘合围驻剿、长岭进剿等剿匪斗争。这次合围是贵州剿匪斗争的转折点,拉开了贵州大规模围歼土匪的战幕,对巩固新生政权,对贵州、西南乃至全国剿匪、清匪斗争具有深远指导意义和历史意义。
参观访问
裕安区许继慎纪念园
许继慎纪念馆位于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青山乡土门店。许继慎是中国工农红军红一军军长、36位中国无产阶级军事家之一。纪念馆2011年8月建成,建筑面积1300平方米,布展面积1600平方米。纪念馆由“出生农家 学子先锋”、“投身黄埔 北伐骁将”、“转赴上海 心系革命”、“创造红一军 亮剑大别山”、“烽火反围巢 驰骋鄂豫皖”、“魂断新集 英名长存”六部分组成,全景展现了许继慎短暂而辉煌的一生。目前许继慎纪念馆是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缅怀先烈、党性教育的重要场所。
参观访问
板寨会师旧址
1930年初,红七军为了摆脱国民党重兵的围剿,保存革命力量,红七军前委决定率一、二纵队游击黔桂边区。在思恩遇敌,一、二纵队兵分两路,进入黔境。1930年4月16日,军长张云逸率第二纵队从广西经黎明关进驻贵州荔波县境的板寨,稍后,红七、八军总指挥李明瑞率第一纵队赶到板寨,会师于此。红七军是第一支进入贵州的红军队伍,在贵州高原播下革命火种,为红军再度入黔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参观访问
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2师成立遗址
红11军第32师成立旧址位于安徽省金寨县斑竹园镇朱氏祠。1929年5月在鄂东特委的领导下,党组织积极筹备商南地区的武装起义。5月9日,各路起义大军1000多人会师斑竹园朱氏祠,根据鄂东特委指示精神,成立红军队伍,番号是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第32师,周维炯任师长,漆德玮任副师长,师部就设在朱氏祠。32师由精干起义士兵和部分农民自卫军200余人组成。
参观访问
汉口新四军军部旧址
汉口胜利街332—352号(原汉口大和街26号),是新四军军部的诞生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共产党同国民党谈判达成协议, 于1937年10月将在江西、福建、广东、湖南、湖北、河南、浙江、安徽八省坚持游击战争的红军和游击队集中整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简称新四军)。同年11月12日,经中共中央同意,叶挺开始在武汉正式组建新四军军部。12月15日日,叶挺、项英在汉口召开在汉新四军领导干部会议,新四军军部正式宣告成立。
参观访问
立夏节起义总指挥部
总指挥部旧址位于金寨县吴家店镇太平村的穿石庙。1928年,穿石庙地方的贫苦人民以梁山结义的旧社会形式组成“兄弟会”,这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的初期革命活动组织。他们经常聚会讨论兵运和起义工作,同年8月,在穿石庙召开了党的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发动武装起义”。1929年春,根据革命斗争形成的发展,党组织于5月2日在穿石召开紧急会议,把起义时间由中秋节提前于立夏节举行,并成立了指挥部。
参观访问
立夏节起义革命烈士纪念园
纪念园位于金寨县斑竹园镇政府对面山上。在共和国开国将军中,斑竹园地区出生的有15位(其中现斑竹园镇就有7位),在册烈士有1880人,境内洒满了革命先烈的鲜血。为了纪念死难烈士,斑竹园镇兴建了革命烈士纪念塔。塔上刻有徐向前元帅1979年10月5日题写的“立夏节起义的烈士们永垂不朽”13个大字,塔下刻有《斑竹园革命烈士陵园碑文》。塔的正面建有一座烈士墓,墓内安葬有16位革命烈士。
参观访问
黎明关
黎明关,位于贵州省荔波县洞塘乡板寨村,由黎明关和2公里古道二部分组成,1930年4月,红七军军长张云逸率第二纵队1500多名官兵,由广西经黎明关进入贵州境内,驻扎于关下村寨。稍后,与第一纵队会师于板寨。红七军是第一支进入贵州境内进行革命活动的红军部队,活动期间,多形式的宣传革命思想,为红军再度进入贵州活动,奠定了广泛的群众基础。
参观访问
红军松
大革命时期一位鄂豫皖苏区某红军游击师一大队大队长、共产党员俞天奇,在一次战斗中不慎落入敌手,万恶的白匪老八团将他捆绑在大松树上,用尽了酷刑。任凭敌人百般折磨,俞天奇坚贞不屈。最后被敌人用烧红了的铁锹活活烙死…从此,人们便把这棵英雄背靠的大松树叫做“红军松”。
参观访问
鄂豫皖区党委会议旧址
中共鄂豫皖边区委员会驻地遗址位于金寨县花石乡白水河村汪家老屋.汪家老屋四进单包厢,青砖瓦顶建筑.原有房间50间,后遭破坏。今存大门楼、堂厅及两厢耳房37间,面积938平方米。1981年9月,被安徽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访问
少共豫东南道委、少共赤南县委遗址易氏祠
1920年初,一批鄂豫皖边青年学生在上海、武汉等地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至1927年,在外地的共产党员、共青团员陆续回到家乡,进行革命活动,秘密发展党、团员。1928年2月,少共商南区委会成立,书记周维炯领导汤家汇、南溪、斑竹园等地青年运动。1929年,广大团员积极参加中国共产党组织的立夏节起义。起义成功后,汤家汇、丁家埠、吴家店等地先后建立了9个区的团组织。在汤家汇易氏祠成立了少共豫东南道委、少共赤南县委。
参观访问
大梨树村
大梨树村是全国文明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全国水土保持示范村等, 2014年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大梨树村强力打造干字精神为核心的乡村文化,以此凝聚民心、鼓舞民气、激活民智、焕发民力,梨树村党委成立于1992年,下设5个党支部,24个党小组,有党员191名。几年来,大梨树村党委在上级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全村党员群众发扬“干”字精神,苦干、实干加巧干,使全村百姓过上了和城里人一样的好日子。
参观访问
上一页
1
2
3
4
...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