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
+86 010 65683881
注册
登录
场馆列表
场馆列表
专家访谈
讲解风采
场馆视频
场馆图片
场馆全景
红色盛典
红色经典
红色研学
首页
场馆列表
专家访谈
讲解风采
场馆视频
场馆图片
场馆全景
红色盛典
红色经典
红色研学
当前位置
>
场馆列表
全部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全部
红色景点
1217
家
中共赤合特支旧址
中共赤合特支为贵州省第一个地下党的地方组织。1927年,中共川南特委派遣共产党员梁业广在川黔接壤贵州赤水县城和四川合江县九支一代创建党组织工作,1928年初,经中共川南特委批准,建立了中共合江特支。1929年12月,经中共泸县中心县委批准,中共合江特支改建为中共赤合特支。
参观访问
平远县红四军纪念馆
平远县红军纪念园园区占地200亩,内设主展馆区(红四军纪念馆)面积810平方米。纪念馆分六个部分二十三个单元,用文字、实物和图片翔实展示红四军在井冈山诞生、红四军三进平远并帮助平远建立县级红色政权的历史,园名和馆名由全国政协原副主席叶选平题写。为了缅怀革命先烈、传承红军精神、保护历史遗迹,2008年8月,平远县根据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朱德等40多位开国将帅曾先后三次率红四军到达平远为背景,在仁居镇仁居村东较场建设了广东第一个以纪念中国工农红军历史的主题公园,2009年9月竣工。平远县红军纪念园现为梅州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广东省红色旅游示范基地。
参观访问
赤水博物馆
赤水市博物馆藏品主要分为序厅、长河遗珠、长征壮歌、红色记忆、赤水精英、黔北明珠六大陈列区,展线长约500米。赤水市博物馆分别用文字、图片、实物等方式展示赤水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生态文化、旅游文化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社会各个方面。
参观访问
梅岭三章纪念馆
梅岭三章纪念馆位于大余县南安镇建设村梅山红色文化景区,距县城7公里,是南方红军三年游击战争期间中共中央分局、中央政府办事处旧址所在地,是赣粤边游击区的中心区域。纪念馆占地面积约84亩,主体建筑面积2900多平方米,馆内设有:陈毅元帅诗词专题展厅、多功能影像厅等。其中,陈般元帅诗词专题展厅由五大主题内容组成创业艰难百战多、大庾岭上暮天低、弥天烽火举红旗、团结抗日下山来、将军本色是诗人。并以雕望、油画、微缩量观及多媒体视频等多种形式真实还原了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赣粤边游击区的光辉历程,大力弘场了坚定信念、百折不挠、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
参观访问
临江市江心岛公园
江心岛公园坐落于鸭绿江畔毗邻朝鲜,原为鸭绿江中沙洲水淹之地,改革开放以来,临江唱响红色主旋律,突出宣传“四保临江、三下江南”的革命精神,引起了中央、省、市对革命老区的关注,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临江市委、市政府同全市人民一道奋发图强,为治理和建设岛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江心岛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休闲娱乐、红色教育的一块重要场所,江心岛被定名为江心岛公园。
参观访问
彭坑陈毅旧居
1936年6月,蒋介石调遣重兵嫡系国军第四十六师,对赣粤边等游击区发起新的“围剿”。四十六师长戴嗣夏被蒋介石称为“碉堡专家”。他在进攻游击区时,使用惯用手段,山口、路口、渡口全部筑起碉堡,重兵把守;白天盘查行人,夜晚警戒巡逻;编保甲、十户为一甲,设甲长,一村为一保,设保长,十保为一联保,设主任,“一家通匪、十家连坐”;移民并村,将分散在山上的百姓,全部赶下山,集中居住,制造无人区;计口售粮、售盐,禁止上山劳动的百姓多带粮盐;把16岁至40岁男子编成壮丁队,配合国军搜剿、追剿。敌人的严密封锁给红军游击队生存与活动造成了极大的困难。这年冬天,陈毅被第四十六师围困在梅岭密林深处一个人迹罕至的岩洞里,长达20多天。幸得梅关黄坑一个名叫张千妹的妇女,常于夜间冒着生命危险,上山送情报、送粮菜,才幸免饿死。张千妹最后一次上山,正巧遇上了搜山的敌军。她无处可藏,只好眼一闭,就地一滚,掉下几丈深的谷底,晕了过去。直到第二天晚上,她才拖着摔伤的一条腿,艰难爬回了家。张千妹负伤后,无法送餐,陈毅在岩洞中忍饥挨饿,还要随时警惕暴力搜剿的敌人,在血与火的生死考验下,他绝笔写下气贯长空的《梅岭三章》准备英勇就义。巧的是,陈毅写下绝笔的当天,敌人就没再进山搜查,第二天山里也很平静。正当陈毅纳闷之际,张千妹给他送餐来了。她告诉陈毅,山下的敌人都撤走了。陈毅感到奇怪,便随张千妹下山。之后,陈毅才得知,是因为西安事变,国共关系出现新转机才让他逃过了这一劫。当然,也正是福地梅山及善良的梅山人民,革命意志坚定的梅山同志,让他坚持几十日,为革命胜利保留火种,积攒力量!
参观访问
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纪念馆
安徽省红色区域中心纪念馆处于风景秀丽的小南岳森林公园北侧,2009年8月建成。它是在原两幢霍山革命烈士纪念馆的基础上又新建两幢平行建筑而成,为四幢两平行一层建筑,建筑面积近800平方米。馆舍为仿古庭院式结构,长廊环绕,飞檐碧瓦,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 纪念馆共分为四个展厅。展厅内容分“星火燎原、红旗飘扬、共御外侮、逐鹿中原、红源流长”五个部分,计展出霍山知名革命烈士、旧址等图片850余张,图表近百张,馆藏大刀、长矛、手枪、机关枪、衣物、功勋章、红军公田、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等革命文物(含复制)100余件,书画作品30余件(含复制)。展厅按照以时系史、以史系人、以人系事和突出皖西革命根据地主要创始人舒传贤、刘淠西、黎本益等100余位霍山籍知名烈士的英勇事迹、突出创建鄂豫皖根据地三大武装起义之一——六霍起义的光辉历程、使陈列达到具有强烈震撼力和感染力的总原则,运用复原场景、雕塑、绘画及现代化的声、光、电等新颖的艺术手段,生动地再现了从1919年五四运动至1949年全国解放长达30年的革命斗争历程中,在六霍起义,创建和坚持皖西革命根据地,三年游击战争以及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壮烈牺牲的革命英烈的无私奉献精神、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和崇高的人格魅力。
参观访问
“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
半条被子,温暖中国!半条被子的温暖专题陈列馆位于“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湖南汝城县沙洲红色旅游景区,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展厅面积2600平方米,为两层湘南民居式建筑,陈列馆陈展内容由序厅加四个部分组成。于2017年10月建成对外开放。主要展示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述半条被子故事的视频、讲话摘要、半条被子故事发生的场景、半条被子精神的延续,以及沙洲人民传承长征精神,砥砺前行建设幸福沙洲取得日新月异的变化等内容。
参观访问
抗大一分校旧址
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第一分校,简称“抗大一分校”,创建于1938年12月,在敌后办学7年,先后转战华北、山东、东北,培养了干部24000余名。抗大一分校经过两次长途东迁,行程5000多里,第一次东迁从延安至晋东南,第二次东迁从晋东南至山东。抗日战争胜利后,奉命进军东北,归属总校建制,改为东北军政大学第三支队。第一分校是抗大各分校中创办最早、历史最长、培养干部最多、办学成绩显著的一所分校,为巩固和发展山东敌后抗日根据地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被誉为“敌后办学的先锋”。
参观访问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位于全州县才湾镇境内,是湘江战役三大阻击战之一脚山铺阻击战遗址所在地。纪念园项目设计规划占地面积约为970亩,主要包括纪念馆区和纪念林区。其中,纪念馆区45亩,纪念林区495亩,缓冲保护区430亩。
参观访问
霞庄抗大总校旧址
抗日战争爆发后,八路军赴黎城县的先遣队——115师工作团,于1937年10来到霞庄村。1938年初八路军总部、129师师部、晋冀豫省委机关、抗大六分校、省委党校、385旅和386旅旅部、随营学校等先后在霞庄村驻扎过。1940年4月,著名的“北方局高干会议”在霞庄村村东五龙庙里召开,由于晋冀豫省委机关驻扎在此,当时参加会议的高干便把霞庄村称为晋冀豫抗日根据地的“首府“。
参观访问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位于全州县才湾镇境内,纪念馆主体建筑占地面积222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7479平方米,纪念馆展陈面积4545平方米。纪念馆分三层,展陈内容分七个部分,通过大量珍贵的图片和实物,全景式展现了红军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艰苦卓绝的光辉历程,生动表现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其中第二大部分“血战湘江突重围”,通过采用现代声光电技术、3D数码技术、场景复原,结合历史图片、文物实物、艺术品、工艺品等动静结合,以湘江战役为主线,再现湘江战役的历程,突出湘江战役的悲壮。
参观访问
上一页
1
2
3
4
...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