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
+86 010 65683881
注册
登录
场馆列表
场馆列表
专家访谈
讲解风采
场馆视频
场馆图片
场馆全景
红色盛典
红色经典
红色研学
首页
场馆列表
专家访谈
讲解风采
场馆视频
场馆图片
场馆全景
红色盛典
红色经典
红色研学
当前位置
>
场馆列表
全部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全部
红色景点
1208
家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会址
才溪区苏维埃政府旧址,原为1920年王氏地主所建宅居。房屋坐北朝南,为三进三列砖木结构悬山式建筑,主座依次有雨坪、下厅、中厅、上厅,并设有厢房,是典型的客家民居。1929年才溪农民暴动成功后将其没收。1930年6月,才溪区苏维埃政府在此办公。1933年11月下旬,毛泽东第三次到才溪进行广泛深入的社会调查,在这里召开了区委丰记、区苏主席及各部部长会议。1985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将其公布为第二批省文物保护单位。2013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七批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访问
八角楼毛泽东旧居
八角楼得名于这栋房子的楼上有一个八角形的天窗。井冈山斗争时期,毛泽东曾经在这里居住和办公。同时,在八角楼内写作和完稿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两篇光辉著作。 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国情,将马列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把革命的重心从城市转到农村,在井冈山创建了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但是,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怎样用武力推翻反动统治,建立人民民主政权,就全党来说没有解决,即使已经深入农村,开展武装斗争的一大批党的领导骨干,思想上也不明确,加之井冈山根据地建立之后,由于左倾盲动主义思想的影响和干扰,使根据地曾遭到了三月和八月两次失败,敌人频繁的军事进剿和严密的经济封锁,给根据地造成了极大的困难。因此有些同志提出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为了从理论上阐明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排除“左”右倾思想的干扰,引导党和人民朝着胜利的道路前进,毛泽东在艰苦的岁月里,深入调查研究,写下了这两篇著作。 毛泽东在这两篇著作中,全面总结了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分析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动力和任务;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阐述了红色政权能够存在和发展的五个条件;回答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坚定了边界军民坚持罗霄山脉中段政权的必胜信心。从而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这栋房子是当年保存下来的,墙上还存有当年红军战士写的几条标语,室内的陈列如床架子、桌子、砚台、油灯、茶几、高背椅等物是毛泽东同志和贺子珍同志当年在这里居住时用过的原物。 1961年3月,国务院将此楼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访问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
毛泽东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坐落在素有“模范之乡”、“红军之乡”、“将军之乡”、“建筑之乡”美誉的才溪镇,位于福建省上杭县西北部, 成立于1959年3月,是以陈列宣传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才溪重要革命实践的专题纪念馆, 陈列馆占地面积 102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 9310平方米,展厅总面积约4000平方米,设有毛泽东才溪乡调查展厅、才溪“九军十八师”展厅、才溪英烈事迹展厅等。展厅通过大量的文物、资料、照片反映了毛泽东在才溪的革命实践活动,介绍了才溪人民创建中央苏区模范区的光荣史实,展出了才溪“九军十八师”等老前辈在革命战争中金戈铁马、叱咤风云的光辉历程,以及改革开放后才溪人民如何续写新时期“模范之乡”的,光辉历史。被评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和精品线路之-”、“全国 AAAA 级旅游景区”。
参观访问
茨坪革命旧址群
茨坪革命旧址群位于井冈山市茨坪镇风景如画的挹翠湖旁,过去这里叫店上村。茨坪,在明代以前叫柴坪,因这里长了许多柿子树,所以亦称柿坪,明朝,这里出了个“探花”,故又称仕坪。1925年后,改称“茨坪”,“茨坪”这一称谓便一直沿用至今。 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来到这里,开始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斗争。1928年4月,朱德,陈毅等率领南昌起义部队和同年12月彭德怀、腾代远等率领红五军一部到井冈山后,都先后在此居住和办公。1928年11月,毛泽东在这里写过给中央的报告,即《井冈山的斗争》。在井冈山斗争时期,茨坪是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党、政、军的最高指挥中心所在地。中共井冈山前委、红四军军部、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军官教导队、军械处、公卖处等重要机构都设在这里。1929年1月,红军主力撤离井冈山后,茨坪遭到大肆烧杀,这里的房屋几乎全部被焚毁,后来当地老乡重返家园修复了一部分房屋,1960年代,当地人民政府按照原貌又修复重建一部分旧址。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毛泽东同志旧居(中共井冈山前敌委员会旧址)、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部旧址、中国红军第四军军官教导队旧址、中国红军第四军军械处旧址、新遂边陲特别区工农兵政府公卖处旧址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18日,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旧址为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
参观访问
瞿秋白烈士纪念馆
瞿秋白烈士纪念园位于长汀县汀州镇西外街罗汉岭,辖区包括了瞿秋白烈士纪念碑、瞿秋白烈士纪念馆及瞿秋白烈士就义处,辖区面积17510平方米。是我县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窗口。瞿秋白烈士纪念碑,始建于1952年10月,1985年重修。陆定一同志题写名“瞿秋白烈士纪念碑”。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为纪念碑立碑文。纪念碑为混凝土结构,高30.59米,占地面积176平方米。1985年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公布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中宣部评为全国第二批百家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10年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12年列为福建省党史教育基地,是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和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组成部分。瞿秋白烈士纪念馆,建于2006年,占地面积580平方米,建筑面积990平方米。展线总长度217米,采用图文展示、场景重现、声光电技术、影像视频宣教等手段,展示了瞿秋白烈士一生的光辉事迹。
参观访问
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
大井是井冈山大小五井一带最大的一个村庄,位于井冈山的腹地,四周青山环绕,一派高山田园风光。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艰苦转战登上井冈山,首次来到大井村时,驻扎在大井新屋下“邹屋”中的王佐,将他的农民自卫军的这幢兵营腾让出来给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做了营房,毛泽东也居住在此屋东边厢房内。这天,毛泽东赠送70条好枪给王佐部发展武装,王佐也当即回赠500担谷子给工农革命军做军需给养。在大井,毛泽东亲自做王佐及其部队的团结、教育工作,不久,又派何长工等同志帮王佐部队先后在大井、上井等地开展政治、军事训练。1928年2月,王佐部与原宁冈袁文才的队伍一起升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第二团,袁文才任团长,王佐任副团长兼营长。同在这幢房子住过的红军指挥员还有师党代表、前委委员、特委常委宛希先;军委委员、32团党代表何长工;32团副团长、防务委员会主任王佐;红军医院院长曹钅荣等同志。1928年12月中旬,彭德怀、滕代远率红五军主力上井冈山来到大井后,在此屋的西厢居住,指挥第三次反“会剿”战斗。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井冈山“大井毛泽东同志旧居”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供中外客人参观、瞻仰。
参观访问
杨成武将军纪念馆
为了缅怀杨成武将军,长汀人民在罗汉岭建造了将军广场,在广场上安放有杨成武将军的全身铜像,在铜像的基座正前方刻有由中央军委原副主席刘华清同志亲笔题写的“杨成武将军”五个大字。在铜像的基座背后,刻有碑文,记录了将军传奇与不朽的一生。值得一提的是,这座铜像的设计大师参与了香港天坛大佛与三亚南海观音的设计。在完成了杨成武将军塑像的设计之后,大师便与世长辞。所以,杨成武将军铜像也是这位设计大师的封笔之作。在将军铜像不远处,便是“杨成武将军纪念馆”,里面陈列有杨成武将军的半身铜像,以及大量珍贵的史料,照片及实物展品。2008年5月,奥运火炬传递活动途经了杨成武将军广场。现在,将军广场早已成为了当地人民群众传承红色传统,缅怀革命先烈和开展文体活动的热土。
参观访问
大井朱德、陈毅同志旧居
大井朱德、陈毅同志旧居与毛泽东、彭德怀同志旧居仅隔十余米。1928年5月以后,中国红军第四军军部从原宁冈茅坪迁上井冈山后,曾在大井村办公,办公的住地就是当地群众邹安仁家一栋干打垒的祖居房屋。军长朱德、军政治部主任陈毅同志便经常在这幢屋子里工作和居住。他们和毛泽东同志一起,在这里部署井冈山根据地的各项工作和军事斗争。朱德同志还经常从大井出发攀登八面山、双马石哨口,亲临前线检查、布置防务工作,勉励守卫哨口工事的红军指战员要随时提高警惕,严防敌军偷袭根据地的后方。1928年8月底,当湘赣两省敌军乘毛泽东、朱德率主力远在湘南之机,企图从黄洋界方向进攻井冈山根据地时,红四军31团党代表何挺颖、团长朱云卿按特委紧急会议的精神,在大井的此屋中厅主持召开了连以上干部军事会议,成功地部署了“黄洋界保卫战”。朱德同志的住房内陈列的一张竹制睡椅,是他1962年3月重上井冈山回到大井时,在原大井乡工农兵政府暴动队队长邹文楷同志家作客时长时间坐过的竹椅子。为了使观众了解朱德、陈毅同志是怎样上井冈山的,井冈山革命博物馆在旧居的中厅增设了一个《从南昌起义到上井冈山--朱德、陈毅同志生平片断陈列》,向广大观众介绍朱德、陈毅同志率领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队伍经过艰难困苦、浴血奋战,终于实现雄师会井冈,激流归大海,把革命的红旗插上了井冈山的经过。1987年,江西省人民政府公布“大井朱德、陈毅同志旧居”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修复对外开放。
参观访问
中央红色交通线(伯公凹)
伯公凹交通小站位于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城郊镇桃坑村,是由广东进入福建中央苏区的第一站,距广东省大埔县茶阳镇党坪村的上伯公凹不足1公里。始建于上个世纪二十年代,土木结构,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主楼为凹字形土楼,高二层,正厅四间一厅结构。伯公凹交通小站主要有交通小站(本体楼)、周恩来旧居、集结广场、烈士纪念园、伯公庙、古驿道等。2017年以来,伯公凹交通小站先后被确定为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现场教学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1931年8月,虎岗失守,闽西交通大站迁到永定金砂古木督永昌楼。永定境内除闽西交通大站、合溪交通中站外,还有伯公凹、桃坑、凤城交通小站等。中央红色交通线的建立,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保证了苏区军需、民用物资的需要。伯公凹群众为这条红色交通线的畅通付出了巨大代价,全村房屋被国民党烧毁数次,当年不到30人的小村庄,有10多个人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有7人被认定为革命烈士。
参观访问
红四军建军广场
红四军建军广场位于龙市龙江河畔。1928年5月4日,根据地两万多军民在这里隆重集会,庆祝朱、毛两军会师和成立红四军。大会由陈毅主持,何长工担任司仪。陈毅首先宣布成立工农革命军第四军(后改称中国红军第四军),毛泽东任党代表,朱德任军长,陈毅任士兵委员会主任,王尔琢任参谋长。全军下设三个师(十师、十一师、十二师)九个团(二十八团至三十六团)。毛泽东和朱德分别在会上讲话。毛泽东在讲话中阐述了两军会师的伟大意义,指明了红军的光明前途。在庆祝大会上,地方各界民众代表也讲了话,最后军民共同表演了文艺节目。井冈山会师和红四军的成立,壮大了革命的武装力量。从此形成了夺取中国革命胜利的主力部队,这对于发展井冈山的斗争,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到来,都起了伟大的作用,在中国革命和人民军队的建设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当年,这里是一块沙洲,开会的会台是用禾桶、木头、门板搭成的,顶上覆盖着晒垫。1961年3月,国务院将建军广场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在原来的位置上修复了会台,以纪念红四军的诞生。 井冈山会师纪念碑是1977年10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五十周年时在龙市破土动工兴建的,于1980年5月4日建成。纪念碑高度为19.28米,碑座长5米,宽4米,取意于1928年5月4日,纪念朱毛两军会师的日子,碑身正面用红大理石镶成,分别代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部队和南昌起义部队的两面军旗。前面顶端金色的镰刀斧头是中国共产党的标志,表示两支部队在党的领导下胜利会师。碑座的两边刻有朱德同志纪念会师的诗篇。正面的碑文是经胡乔木同志审定后,由当年参加过井冈山会师的老红军战士唐天际同志书写的。碑文高度概述了会师的经过和伟大的历史意义。建立此碑,以纪念井冈山会师的伟大历史功绩。
参观访问
中央红色交通线教育基地
国家安全教育暨中央苏区隐蔽斗争历史展建筑面积2739平方米,布展面积约1824平方米,由中央苏区隐蔽斗争历史展以及国家安全教育展两个部分组成。中央苏区隐蔽斗争历史展:党的隐蔽战线与党相伴相生。回顾在中国共产党创建、巩固、保卫中央苏区中,那一场场的隐蔽斗争暗战。让我们跨越时空,探秘中央苏区隐蔽斗争那段惊心动魄、跌宕起伏、鲜为人知的光辉历史。让我们带着敬仰,寻访无名英雄们的斗争足迹和精神丰碑。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为了便于上海党中央与中央苏区的沟通联系打破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的反革命围剿及严密的经济封锁,党中央决定开辟一条从上海出发,经香港、汕头、大埔、清溪,上岸后进入闽西永定、上杭、长汀,最后到达红都瑞金的秘密交通线,也被称作为中央红色交通线。中央红色交通线教育基地暨福建省红色保密教育示范基地项目总投盘的1亿元,建筑面积约12797平方米,为圆形仿土楼建筑。一个总序厅,主题为《红旗不倒 江山永定》,其中一楼展区由“序厅”和“关山千里关山月”(武装割据 创建苏区、打通血脉联通中枢、千里寻路 天然密道、组织严密决胜千里、风云突变、力挽狂澜)“绝密使命绝密道”(传递情报准确无误、运送物资完好无损、护送人员万无一失)“红色信仰红色路”开国元勋 胜利走来、各路精英纷至沓来)“丹心向党丹心诚”(动员家族 筑成堡垒、紧跟党走生死与共、甘于无我 铸就丰碑)及“尾厅”等组成。通过详实的史料,真实反映了一大批中国共产党人为了民族伟大复兴和民族解放事业,所展现出来的对党忠诚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
参观访问
抗大八分校纪念馆
抗大八分校纪念馆坐落于千年古镇龙岗,是唯一一所具有两所抗大分校办学历史的纪念馆。1998年5月4日,龙岗抗大八、九分校旧址群被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对抗大旧址加强了保护。2008年在龙岗新建了抗大八分校纪念馆,为了与龙岗古民居风格相协调,纪念馆采用清代四合院样式,主要陈列内容有:一是抗大校史的基本陈列;二是国防教育园,有飞机、大炮、坦克、碉堡、地道等;三是旧址的场景复原,有文工队旧址、教室旧址、学员二队宿舍、校务部旧址、训练处旧址、政治处旧址、学员三队旧址以及陈毅、张云逸、邓子恢、罗炳辉、谭震林、粟裕、方毅、陈丕显、张劲夫等领导人住处的场景复原。纪念馆开放以来,在没有做任何宣传推介情况下,参观人数逐年增加,由2008年的5000人次增加到2019年48万人次。现为全国红色旅游经典风景区,全国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党员干部党性教育基地等众多国家及省市教育基地。
参观访问
上一页
1
2
3
4
...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
98
99
100
10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