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理论家,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的领导人。为中国人民的解放和新中国的建设,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文化教育和党的建设等领域,都建树了卓著功勋。他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刘少奇同志光辉战斗的一生,同我们党和国家的历史紧密相连。
第一部分:伟大一生 光辉历程
20世纪,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同世界上任何一次革命相比都毫不逊色,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革命之一。同中国共产党的其他领袖人物一样,刘少奇的贡献是全方位的,几乎涉及各个历史时期和所有领域。
刘少奇,名绍选,字渭璜。1898年11月24日出生在湖南省宁乡县花明楼炭子冲。1913年刘少奇考入县城第一高等小学。在校期间他积极参加反对签定“二十一条”卖国条约的爱国运动,并把字“渭璜”改为“卫黄” (保卫的“卫”,炎黄子孙的“黄”),以表达保卫炎黄子孙的决心。他还把这个新名字刻在笔筒上,写在课本上,时时鞭策和勉励自己。他曾投身“五四”爱国运动,又先后奔赴长沙、保定、上海、莫斯科等地学习和参加革命活动,1921年冬在莫斯科加入中国共产党。
大革命时期,刘少奇投身于领导工人运动的伟大事业中,在领导安源工人大罢工、五卅运动和收回汉口九江英租界等斗争中,他所表现的睿智和大无畏革命精神,充分证明了他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
1922年刘少奇从莫斯科回国后,受陈独秀、毛泽东委派,参与领导了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并在安源创办了中共历史上最早的党校。同年12月,汉冶萍总工会在湖北汉阳成立。刘少奇被选为执行委员,1924年9月当选为委员长。1925年5月在广州召开的第二次工人代表大会上,刘少奇当选为大会主席之一。1925年5月中旬,刘少奇到上海筹建中华全国总工会上海办事处,并参与领导了“五卅”运动。1926年2月,刘少奇由上海到广州,代理中华全国总工会委员长,并参与领导了省港大罢工。1927年4月27日至5月9日,刘少奇在武汉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并当选为中央委员。
1927年4月,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7月汪精卫举行“分共会议”,叛变革命。轰轰烈烈的大革命归于失败,中国共产党被迫转入地下工作,刘少奇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上海、北平、天津、哈尔滨等地秘密开展工作。他坚持“防御为主、长期隐蔽、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正确路线和方针指导恢复党在白区的组织和活动,被誉为中国共产党“正确路线在白区的代表”。
1928年3月,刘少奇受中央派遣赴天津参与指导中共顺直省委的工作。1929年6月,刘少奇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直接领导整个东北地区的革命工作。1930年8月,刘少奇以中国工会代表团团长身份出席莫斯科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刘少奇在会上作了《中国职工运动》的发言,并当选为赤色职工国际执行局委员。1934年10月,刘少奇随红军长征,先后担任工农红军第八军团、第五军团党中央代表、第三军团政治部主任。1935年刘少奇在遵义会议上揭露和批评了博古等“左”倾错误路线,坚定地支持毛泽东的正确意见。1936年春,刘少奇到达天津,主持北方局的工作。1936年4月,刘少奇报请中共中央批准,组织北方局营救关押在国民党“北平军人反省分院”(草岚子监狱)的薄一波、刘澜涛等61名干部出狱。
抗日战争爆发后,刘少奇先后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书记和中共中原局书记,领导华北、华中抗战,壮大抗日力量,在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的伟大斗争中作出了巨大贡献。
1937年8月初,刘少奇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太原组建北方局的领导机关,刘少奇任书记,杨尚昆任副书记。1938年11月,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成立中共中央中原局,任命刘少奇为中原局书记,负责指导长江以北河南、湖北、安徽、江苏地区党的工作。1938年11月23日,刘少奇偕中原局委员朱理治等离开延安,于28日到达渑池。刘少奇同志虽身居渑池却胸怀大局。在奔赴中原途中,就开始初步酝酿思考起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尚未系统、全面论述的共产党员的修养问题了。少奇同志在百忙之中,利用寒夜认真撰写出了《共产党员的修养》演讲提纲和部分初稿,并在1938年底至1939年1月初豫西省委举办的第一期党员干部训练班上,他亲自为训练班讲课六次,其中三次就是讲授在渑池起草的《共产党员的修养》,这是在我党历史上第一次比较系统专题讲述共产党员修养问题的报告。
1939年1月22日,刘少奇离开渑池。1月28日抵达中原局驻地确山县竹沟镇。这期间,刘少奇在百忙中尽可能多地抽出宝贵时间,在《共产党员的修养》提纲及部分初稿的基础上精心撰写讲演稿,经过认真思考,又加上了个“论”字,使之成为《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从每个党员应该如何加强自己的思想意识和党性修养,确立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培养共产主义道德品质,从有效地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角度,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这对党的建设具有永久性的价值和永恒性的意义。可以说,党员修养是党的建设的一个永久性课题。《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创造性地建立了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系统理论,填补了马列主义建党学说的空白,在中国共产党思想史上第一次完整地提出并且阐明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必须同党性修养融为一体的历史必然性,即一方面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高度上认识党性修养的必然性和重要性,另一方面又通过党性修养解决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问题,以创造性地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这是刘少奇对毛泽东党建思想杰出的理论贡献。
后来《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分三次在《解放》周刊上连载。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是中国共产党党建理论中首次系统地阐述党员个人修养问题的著作,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理论,在延安整风运动中被中共中央列为干部必读的整风文献之一。
1941年1月皖南事变后,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决定在苏北重建新四军军部,任命陈毅为新四军代理军长,刘少奇为政治委员。1941年5月,中共中央决定东南局合并于中原局,成立新的中共中央华中局,刘少奇任书记。7月,刘少奇在华中局党校作《论党内斗争》的演讲。
1942年底,刘少奇奉调回到延安。1943年3月中共中央领导机构进行重大调整,决定由毛泽东、刘少奇、任弼时三人组成新的中共中央书记处,领导党的日常工作,刘少奇任中央组织委员会书记,中央军委副主席。自此,刘少奇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核心的主要成员。1945年5月14日,刘少奇在党的第七次代表大会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报告第一次对毛泽东思想作了系统、全面的阐述。在七届一中全会上,刘少奇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 1945年8月28日至10月10日,毛泽东、周恩来赴重庆谈判。期间,中共中央决定由刘少奇代理中央主席职务。这是毛泽东手写的通知。抗战胜利后,东北成为国共两党必争之地。为抢占东北,夺取全国胜利, 1945年9月,刘少奇提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调兵遣将,作出了一系列重要的战略部署。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在西柏坡举行,全会着重讨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向城市,以及全国胜利后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所采取的基本政策。刘少奇在会上作关于城市工作的重要发言。
刘少奇同志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之一。他积极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他先后担任党中央副主席、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在党的八大上,刘少奇同志代表党中央所作的政治报告,科学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制度基本建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明确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强调党和全国人民的主要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工业化,逐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国民经济调整时期,他深入农村、工厂开展调查研究。他坚决支持和指导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正确方针,对面临的困难作出清醒而充分的估计,提出战胜困难的有力措施,为我国经济走出困境、进入健康发展轨道付出了大量心血。刘少奇同志对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提出许多指导意见,大力倡导试办托拉斯,提出实行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改革物资管理流通体制,这些重要意见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前瞻性,反映了他的远见卓识。
第二部分:砥柱中原 情系河南
“五四”运动以来,灾难深重的中原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争取解放的革命征程中,进行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得到了刘少奇同志的亲切关怀和直接领导。新中国成立后,刘少奇十分关心河南的发展,并多次亲临河南深入群众,调查研究,指导工作。
1923年2月7日,以郑州为中心爆发的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震惊全国。刘少奇领导湖南全省工团多次通电,表示声援,并开展募捐活动。1938年11月,刘少奇从延安到达河南渑池八路军兵站,在八路军渑池兵站召开会议,传达中共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同时决定撤销豫西特委,建立豫西省委。1939年1月,刘少奇抵达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在这里组建了中原局领导机关。
解放后,刘少奇曾多次莅临郑州、开封、洛阳和三门峡等地市。听取汇报、调查研究。对河南工作做过许多重要指示。
第三部分:文革蒙冤 平反昭雪
1966年5月,刘少奇出席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通知》(即《五一六通知》,这个通知是“文化大革命”的标志。1966年8月,刘少奇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报告了十中全会以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国际国内工作中所采取的方针政策,并对“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派工作组的做法承担了责任,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即《十六条》)。1966年8月12日,林彪主持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闭幕式。会议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重新选举了政治局常委,刘少奇从第二位降到了第八位,林彪名列第二位,成为毛泽东的接班人。1966年10月1日,刘少奇同毛泽东、林彪、周恩来等人在天安门城楼上和全国人民一起欢度国庆。这是刘少奇最后一次在国庆节登上天安门城楼。1967年7、8月间,江青、康生、陈伯达等趁毛泽东离开北京之机,在中南海多次组织批斗刘少奇夫妇。刘少奇在被批斗前对王光美说“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1967年8月,刘少奇在一次批斗会后,拿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对造反派抗议说:“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你们怎样对待我个人,这无关紧要,但我要捍卫国家主席的尊严……”1967年7、8月间,在中央文革小组的煽动下,北京和外地的造反派组成所谓“揪刘火线”,纠集数以万计的人包围中南海。
“文化大革命”中,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制造伪证,罗织罪名,残酷迫害刘少奇同志。1969年10月17日晚,重病中的刘少奇被秘密押送到河南开封,在这里度过了他生命的最后27天,于1969年11月12日早晨6点45分含冤逝世,造成了人民共和国历史上最大的冤案。在最艰难的时刻,他仍然对党和人民、对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充满信心。他坚信,“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开始全面、认真地纠正“文化大革命”及其以前的严重“左”倾错误,从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拨乱反正。1979年2月,中共中央决定,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和中央组织部对刘少奇一案进行复查。
1980年2月29日,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关于为刘少奇同志平反的决议》,决定“恢复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和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的名誉”。刘少奇冤案平反后,各地群众手捧刘少奇像片,欢呼为刘少奇同志平反,表达对刘少奇同志的深切怀念。
中共十一届五中全会后,为刘少奇恢复名誉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中共河南省委秘密派专人查找刘少奇的骨灰,并把它从开封接到省会郑州。1980年5月13日,党中央派王首道、刘澜涛偕同王光美到河南迎取刘少奇骨灰。王光美携子女到开封火葬场、刘少奇逝世处凭吊并听取刘少奇在开封被关押的情况。5月14日,在郑州隆重举行刘少奇骨灰迎送仪式,河南省党、政、军领导和各界代表1500多人参加了仪式。王光美在刘少奇骨灰迎送仪式上讲话,感谢中共河南省委、省政府和河南人民对刘少奇骨灰的保护,感谢河南人民对刘少奇的一片深情。5月17日,刘少奇追悼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各方面代表一万多人出席了追悼大会。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在大会上致悼词。天安门广场下半旗致哀。在追悼会上,邓小平、陈云、宋庆龄、徐向前、胡耀邦、王震等向刘少奇的家属表示亲切慰问。
按照刘少奇生前遗嘱,1980年5月19日上午,刘少奇的骨灰在治丧委员会工作人员和家属子女的护送下,由北京乘专机运抵青岛军港。由海军派出的五艘军舰编队驶向黄海海域。午后1时许,在哀乐和21响礼炮声中,刘少奇的骨灰撒向广阔无垠、奔腾不息的大海。
开封曾是中国和中原历史舞台的中心,孕育形成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独具特色的开封清廉历史文化。清风正气贯古今,廉如菊香润古城。在开封,古有铁面无私、刚正不阿的包拯,清正刚直、忠肝烈胆的寇准,忧劳兴国、执政宽简的欧阳修,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范仲淹,变法图强、勤廉为民的王安石,清廉务实、崇俭戒奢的司马光等。今有艰苦奋斗、克己奉公、清正廉洁、一心为民的焦裕禄。
党的十八大报告向全党全社会发出了“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和廉政文化建设”的号召。近年来,开封立足廉政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以焦裕禄精神和包公文化为重点,以焦裕禄纪念园、开封府、包公祠等为载体,深入挖掘、整合开封独具特色的廉政文化资源,赋予传统廉政文化以时代精神。
陈列馆作为开封市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基地,开辟了“刘少奇廉政建设思想与实践”展览专版。刘少奇同志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他一生廉洁奉公,无私奉献。安源时期,他是我党最早进行反腐倡廉的实践者之一;瑞金时期,他曾担任中央审查委员会书记、中央苏区执行局委员长,组建了工会轻骑队,发动群众开展反腐败斗争,取得了显著成效; 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后,他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有许多精辟论述,对我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过许多有益的探索和实践。
安源路矿工人大罢工胜利后,安源工运和俱乐部建设蓬勃发展。但在少数工人干部中开始出现官僚习气和腐败行为,刘少奇果断领导和开展了一系列反腐倡廉活动,保证了安源工运朝着正确的方向前进。1923年7月,俱乐部针对在内部和合作社经济账目清理中发现的问题,通过《最高代表报告》,做出了涉及职员生活费、设立经济委员会、合作社分红规定等经济事务方面的决定达13条之多。同时,俱乐部对各种违纪事件及时追查,妥善解决。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根据大革命失败后党组织遭到严重破坏以及中央监察委员会不复存在的客观事实,决定取消中央监察委员会,选举产生了刘少奇为书记,孙津川、阮啸仙为委员的中央审查委员会,履行党内监督的部分职责。图为中央审查委员会旧址。1933年,为了惩治腐败,在刘少奇的领导下,苏区工会与工农检察部、少共中央局取得联系,从中抽调力量组成“轻骑队”开展调查。侦查工作从12月15日开始工作,经过轻骑队员的努力,县苏维埃贪污浪费的事实大部分被清查出来。随后,在瑞金县城召开苏维埃工作人员大会,通报工作经过和清查结果,并以《轻骑队通讯》为题在1933年12月26日《红色中华》报第138期予以公布。这是当时的《红色中华》报。
对于腐败现象,刘少奇早在1939年发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时已敏锐地总结到“革命胜利后,有些党员会受不起成功和胜利的鼓励,在胜利中昏头昏脑,因而放肆、骄傲、官僚化、以至动摇、腐化和堕落,完全失去他原有的革命性”。多次在讲话和报告中指出要警惕腐败滋生。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后,他在党风廉政建设方面有许多精辟论述,对我党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进行过许多有闪的探索和实践。1951年4月9日,刘少奇在第一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作《为更高的共产党员的条件而斗争》的总结报告,提出更高的共产党员标准。在1952年“三反五反”运动中,刘少奇主持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贪污条例》。《条例》作为新中国第一部专门的廉政建设法规,把我国的反腐倡廉工作纳入了法制化的轨道。1956年12月,在中共八届二中全会上,刘少奇提出要限制领导人员的权利、加强对领导人的监督,并提出了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设想。
刘少奇同志一生始终廉洁奉公、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无论是在战争年代,还是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他始终保持艰苦奋斗品质和人民公仆本色,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从不搞特殊化,带头做端正党风的表率,在党内有“修养称楷模,党员作范仪”的美誉。这把破旧的藤躺椅曾放在刘少奇中南海办公室,伴随刘少奇工作过十多个年头。刘少奇在1952年到1968年间常穿的蓝灰色羊毛衣,共有20多个小洞,袖口和扣眼已经破烂。这是刘少奇同志穿过多年的袜子。1950年,在北师大附中党支部征求家长对刘爱琴转正意见时,刘少奇实事求是地指出女儿存在的不足,仍需要接受思想改造,建议将刘爱琴的党员预备期延长。刘少奇的儿子刘丁考高中时差几分。有些好心的同志,想利用刘少奇的名义去学校讲情,希望给予照顾。刘少奇知道后,专门召开家庭会议。刘少奇说:“今天,丁丁没有考上高中,有人想打着我的旗号去活动,好像高干儿女就一定得上高中、大学,不管是考得上考不上;参加工作就一定当干部,不管有没有能力。为什么高干儿女就不能当工人、农民、解放军战士?我再次声明,我的儿女绝不能搞特殊。”刘丁愉快地接受了父亲的意见,去北京房山县良乡农机学校学习。刘少奇一贯倡导勤俭节约、艰苦朴素、亲民爱民的工作作风,这是他深入基层时告诫身边工作人员的“四不”规定。这与我党现行的八项规定是非常一致的。1961年4月刘主席到他的家乡湖南省宁乡县做调查研究,他并没有按照省委的安排住在招待所,而是在东湖塘公社王家湾大队养猪场的饲料房里住了6天。他用他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一位党的好干部应有的工作作风,他的风采、言行、作风都是我们学习的典范。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以后,开封及外地来汴的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强烈要求参观瞻仰刘少奇逝世处。省、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提出议案、提案,建议将刘少奇逝世处妥善保护。1992年4月1日,开封市人民政府【1992】21号文件公布刘少奇逝世处为开封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3年9月,市委、市政府责成市委党史办公室负责按原貌整修刘少奇逝世处,并敬建刘少奇铜像、纪念碑等。1993年1月,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杨尚昆同志为“刘少奇主席逝世处”纪念碑题写碑铭。4月28日,杨尚昆由原中共河南省委书记李长春等陪同,视察了整修中的刘少奇逝世处,并向刘少奇铜像敬献了花篮。1993年10月26日,刘少奇铜像揭幕仪式在开封隆重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王光英、中共党史领导小组组长邓利群、原中顾委常委段君毅、全国政协常委、刘少奇夫人王光美与省市领导马忠臣、王日新为刘少奇铜像揭幕。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对纪念活动都作了广泛宣传报导。1994年11月12日,在刘少奇逝世25周年之际,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隆重举行开馆仪式。全国政协委员会副主席王恩茂、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参加揭幕式。1996年 11月20日,河南省刘少奇党建经济思想研究会在开封刘少奇陈列馆成立,这是全国第一个研究刘少奇生平与思想的学术团体。
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开放以后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在纪念、宣传、研究、教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已成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解放军官兵、青少年参观、学习刘少奇丰功伟绩、高尚风范的重要纪念地;是进行爱国主义、革命传统和中共党史的教育基地。杨尚昆、李长春、王光英、段君毅、邓力群、李德生、宋任穷、王恩荗、王汉斌、于永波、张怀西等领导同志先后来此处瞻仰怀念。尤其是近年来,陈列馆在中国(开封)清明文化节、“七一”红色旅游提升月、开封菊花花会等重大节庆活动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前事不忘,后世之师,邓小平同志曾指出:“我们现在的路线、方针、政策是在总结了成功时期的经验、失败时期的经验和遭受挫折时期的经验后制定的。历史上成功的经验是宝贵财富,错误的经验、失败的经验也是宝贵财富。”今天,我们深切缅怀刘少奇同志,就是要学习他的优秀思想、崇高风范、高尚品德。来锤炼我们的党性修养,激励和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奋力把老一辈革命家开辟的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