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86 010 65683881

注册 登录

兰考县展览馆



大厅的中间是焦裕禄立像,立像展现的是当年焦书记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的场景。他站在沙丘上,手握兰考未来发展蓝图,双眼眺望远方,仿佛看到了兰考美好的未来,目光中充满着坚定的信念。在立像的后面两侧是焦书记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访贫问苦的浮雕。

立像的左侧是焦书记曾经说过的话,“活着我没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你们把沙丘治好”,“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共产党员应该在群众最困难的时候出现在群众面前,在群众最需要帮助的时候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

立像的右侧是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3月17日第二次参观焦裕禄纪念馆后,号召全党进一步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对于学习什么、弘扬什么?习总书记做出的精确概括:“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膜没有味道的求实作风,’‘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大厅的正上方是由42颗星围绕着党徽,生动诠释着焦裕禄人生42个春秋对党忠诚,对人民无私奉献的公仆情怀。


焦裕禄生平事迹展


1922年8月16日焦裕禄出生于山东省淄博市博山区北崮山村一户贫苦农民家庭里。他的祖父焦念礼特地请人给他取了裕禄这么一个名字,期盼他将来不受苦不受罪过上平安富裕的日子。但是在那军阀混战民不聊生的年代里他的一家人没有过上一天舒坦日子。焦裕禄因父亲焦方田被地主逼债上吊自杀,与母亲艰难度日。在生活极度贫困的情况下,他曾断断续续上过五年小学,为以后成长打下了文化基础。

1942年焦裕禄20岁那年被日寇抓进博山监狱,受尽毒打和折磨。后来又被押送到东北抚顺大山坑煤矿做苦工,焦裕禄亲眼目睹一个个同胞惨死饿死在井下,他再也无法忍受这非人的折磨,便与工友们团结起来同日寇进行了勇敢巧妙地抗争。于1943年秋终于逃出虎口,回到家中因无法生活下去又只好南逃江苏,来到宿迁县园上村给地主胡太荣扛了两年长工,受尽剥削和压迫。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焦裕禄回到山东老家,积极参加民兵保卫家乡保卫抗日战争胜利的果实。焦裕禄同志与乡亲们在地下党的领导下学习革命道理,开展游击战争,同年8月成为一名游击队员。大家请看这是焦裕禄同志带领群众进行土地改革的报告手迹复印件,原件在档案局保存。在党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下,焦裕禄同志于1946年1月在家乡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这是焦裕禄同志在任博山县民兵教导员时指挥民兵埋地雷。

1948年,焦裕禄同志积极响应党的号召,离开家乡,随军南下,参加淮海战役。在淮海战役期间,焦裕禄带领群众组成担架队、运粮队支援前线,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1949年春天,焦裕禄同志随南下工作队来到河南省尉氏县,任尉氏县大营区委副书记、区长,在此期间带领群众开展剿匪反霸斗争,处决了当地土匪头子黄老三。当时大营的群众说:“杀了黄老三,大营晴了天。”

1949年春天焦裕禄在尉氏县发动群众进行土地改革。

1950年,大营的风沙灾害很严重,焦裕禄认为:要想改变自然环境,就得植树造林防风固沙,于是就提取一部分救济粮款,用以工代赈的方法带领群众在大营北地打柳林,没用多久就造出了一条林带。

1950年10月焦裕禄作为先进青年被选送到河南省团校学习。

1953年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全面展开,党组织抽派大批优秀干部参加工业建设,同年6月焦裕禄同志来到洛阳矿山机械厂工作。

焦裕禄同志关心他人胜过关心自己,在洛阳矿山机械厂工作期间厂供应科的潘师傅的老婆和孩子来探亲没有地方住,他把自己仅有的两间住房腾出一间给了同事住,而他的一家三代七口人却挤在一间小房子里,晚上搭起临时铺让孩子们睡,白天再把板铺撤掉。

焦裕禄在洛阳矿山机械厂工作时说过:我们必须贯彻勤俭建国勤俭办事的方针,不浪费一分钱,一切从生产出发,从节约出发,他说到做到,也为大家做出了表率。一次外出开会回来,看到工作人员要将其办公室的旧桌椅换成新的,他断然拒绝了,焦裕禄说:“灾区面貌没有改变还大量吃着国家的统销粮,群众生活都很困难,富丽堂皇的事不但不能做,就是连想也很危险。

面对崭新的工作岗位焦裕禄刻苦钻研技术虚心向同事们学习,他为了一台2.5米卷扬机的一个技术难题和工友们夜以继日工作到深夜,二十多天没有回家终于攻克了这一技术难关。

为了提高管理人员理论水平,改进管理方法,掌握生产技能。1954年6月厂党委派焦裕禄到哈尔滨大学学习,在校期间成绩优异。1955年初焦裕禄来到大连起重机械厂实习,担任实习车间主任。通过学习深造,焦裕禄丰富了知识、增强了能力、提高了本领,为车间基层干部总结了十条工作经验:1.要依靠群众;2.要发扬民主;3.要经常总结工作;4.要学习政治;5.要利用积极分子做工作;6.要了解群众思想,关心群众生活;7.要依靠党的领导;8.要搞好团结;9.要学习党的政策;10.主动向上级汇报情况。

1962年6月为了加强农村工作,焦裕禄又被调回河南省尉氏县,任县委书记处书记。

从1959年到1962年是我们共和国史上最困难的三年,尤其是重灾区——兰考县。兰考是黄河故道流经过的地方,黄河九曲十八弯在兰考转过最后一道弯。黄河自金大定十一年流经县境以来多次在境内决口改道,留下11条黄河故道。两条明显的故道横贯全境,十一条黄河故道把兰考的地貌糟蹋的坑坑洼洼混乱不堪。当时这里风沙、内涝、盐碱三害肆虐,给全县36万人民带来了灾难。全县粮食产量下降到历史最低水平,当时亩产仅43斤,广大人民群众食不果腹。

正因为这样1962年初,河南省委开封地委就开始物色干部到兰考工作,最终组织上决定派焦裕禄到兰考任县委书记。临上任前,组织上给焦裕禄讲:兰考有三最,第一,最苦、第二,最穷、第三,最难;如果当时焦裕禄同志不来兰考完全有正当理由,据他的妻子徐俊雅回忆,在尉氏的时候就有肝病,肝就已经开始疼了。但是焦裕禄却这样对组织上说:“感谢党把我派到最困难的地方,越是最困难的地方越能锻炼人,不改变兰考面貌我绝不离开那里。”

为治理兰考严重的自然灾害焦裕禄同志于1962年12月6日临危受命调任兰考县县委书记。当群众们知道兰考又来了一位新的县委书记时,他已经下乡三天了,焦裕禄同志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当时兰考其群众的生活全靠政府救济,县委的工作几乎被发放救济粮款所淹没,同志们对改变兰考面貌失去了信心。焦裕禄认为此时的工作重点是尽快转变县委领导班子的核心思想和精神状态,必须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和信心。

在一个北风呼啸风雪交加的夜晚,焦裕禄召集在家的县委委员们开会,人们到齐后,他并没有宣布会议议程,只说了一句:请大家跟我到火车站看看。当时兰考的火车站几乎被漫天大雪所淹没,车站的屋檐下挂着尺把长的冰柱,外逃的灾民穿着国家救济的棉衣拥挤在候车室里,等待着登上开往丰收地区的列车。看到这些背井离乡的灾民,焦裕禄的眼睛湿润了,他沉重的对县委委员们说: “同志们,他们都是我们的阶级兄弟是灾荒逼迫他们到外面去的,这不能怪他们,责任在我们身上,党把这36万人民交给我们,我们没能领导他们战胜灾荒,应该感到羞耻和痛心。回到县委已经是半夜时分,这时常委会才正式召开。

焦裕禄经常这样教育县委干部:干部不领,水牛掉井。没有抗灾的干部,就没有抗灾的群众。

1963年2月在焦裕禄的带领下兰考县除三害工作全面展开,他要求县委成立除三害办公室,亲自带队下去搞调查,许多同志担心他大雨中奔波会加剧病情的发展劝他不要下去,待在家听汇报,但是焦裕禄却说:“吃别人嚼过的馍没有味道,每一次都是率先垂范身体力行,群众身上有多少泥他身上就有多少泥。县委先后抽调了120干部、老农、技术员组成三害调查队,在兰考全县范围内大规模的查风口、探流沙、追洪水。

一天,焦裕禄同志来到老韩凌大队的饲养棚里,与七十多岁的饲养员肖为芬老大爷交上了朋友,他们打通铺彻夜长谈,收集到了许多治理三害改变兰考面貌的土办法。

在下乡调研中,看到沙丘地,焦裕禄对身边的干部说“要栽上树,使它变成一片绿林”;看到涝洼地,焦裕禄同志说“这里可以栽苇、种蒲、还可以养鱼”;看到盐碱地焦裕禄同志说“我们一定要治住它,使它由一片白变成一片青”,没有这个决心是不行的。

每当风沙最大的时候,就是焦裕禄查看风口风向的时候;每当雨下的最大的时候,就是焦裕禄查探水源流向的时候;他和农民一样用手蘸土去尝盐碱的浓度,咸的是盐、凉的是硝、卤的是碱;就这样靠舌头尝尝出了一副兰考的盐碱分布图。

在一次除三害报告中焦裕禄曾写下过这样几句话:“我们对兰考的一草一木都有着深厚的感情,面对着当前严重的自然灾害,我们有革命的胆略。坚决领导全县人民苦战三五年,改变兰考面貌,不达目的我们死不瞑目。”从这几句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当年焦书记对改变兰考面貌的信心和决心。三个月的时间里,焦裕禄不顾重病缠身,带领大家跑了120人的“三害”调查队,行程5000余里,终于掌握了三害第一手资料。经过调查,焦裕禄同志了解到: “兰考全县共有耕地面积90万亩,沙荒地24万亩、盐碱地20万亩、其中风口84个、低洼易涝地近30万亩、阻水工程160多处。可见当时兰考的灾情是多么的严重。经过调查研究焦裕禄同志找到了科学治理‘三害’方法。有一天焦裕禄在下乡的时候,看到一位村民正在从地底下挖淤泥,焦裕禄便上前问道: “你这是在干啥”?村民说风沙太大了,把母亲的坟头都吹没了,挖淤泥是为了把母亲的坟头固定住。这种奇特的固沙办让焦书记眼前一亮,焦裕禄惊奇的发现在一望无际的沙丘下面竟然是胶泥。焦裕禄说: “我们把全县36万人组织起来,何愁不把这沙丘给封住。”当人们把地下的胶泥挖上来盖住沙丘的时候,兰考人民也看到了自己的希望。当时他们采取的办法就是把一米以下的胶泥挖上来在沙土上盖上四五寸来改良土壤,然后再种上树防风固沙,焦裕禄把这种办法叫做贴膏药扎针。于是在全县范围内掀起了翻淤压沙、植树造林、治理盐碱、打井开渠、挖河道,以防雨季淹没庄稼的热潮。

焦裕禄同志深知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焦裕禄通过蹲点发现和培养了四个样板,总结为:韩村的精神、秦寨的决心、赵垛楼的干劲、双杨树的道路四个自力更生战胜灾荒的先进典型;韩村的群众在遭受到毁灭性的涝灾以后坚决不要国家救济,靠割草卖草养活了自己也养活了牲口,焦裕禄说这就是活生生的南泥湾精神;秦寨的群众在遭受到连续性的内涝、盐碱等自然灾害以后,以坚强的革命决心大干深翻地。他们表示:不能干一天干半天,不能翻一掀翻半掀,用蚕吃桑叶的办法一口一口肯也要把碱地啃翻个个儿;赵朵楼的群众在七季绝收以后又遇上了涝灾,他们冒着倾盆大雨同内涝展开了英勇搏斗最终夺得了好收成;双杨树的群众在农作物基本绝收的情况下本着穷,咱穷到一起,富,咱也富到一起,坚决走集体经济道路。焦裕禄把他们树立为坚持社会主义的样板;1963年9月在县四级干部大会上,焦裕禄把这四面红旗的代表请到主席台上,隆重进行表彰,奖励他们生产工具,以点带面指导全县工作,并取得良好效果。

在焦裕禄同志的带领下,兰考县除三害工作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盐碱地里的棉花喜获丰收,沙地里长出好庄家。焦裕禄说: “革命嘛,就得敢闯;成功了,有经验;失败了,有教训;只有敢闯,才能从困难中杀出一条路来。”

1963年1月中旬,焦裕禄在机关党员大会上说:兰考是个灾区,人民的生活都很困难,我们时时事事应该首先想着群众,我们是共产党员,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焦裕禄同志从参加革命工作到当上县委书记以来始终保持着劳动人民的本色,他穿过的棉衣用过的棉被都是缝了又缝补了又补。

1963年12月9日,鹅毛大雪铺天盖地而来,焦裕禄望着风雪心里惦记着人民群众,有没有吃的,有没有柴烧,牲口会不会饿死,他组织县委委员连夜部布置雪天六项工作,风刮了一夜,雪下了一夜,焦裕禄办公室的灯也亮了一夜。第二天天不亮,就对县委委员们说:“在这大雪拥门的时候我们不能坐在办公室里烤火,应该走到群众中间去;”说完便带着县委委员下乡访贫问苦去了。就这样忍者肝痛冒着风雪一连走访了十几个村子行了几十里路,没喝群众一口水,没烤群众一把火;

在下乡走访时,焦裕禄发现一个小男孩因无钱治病生命垂危,便立即给县医院打电话安排治疗并嘱咐医生说:“这是农民的后代一定要尽力把他治好,住院期间多次打电话询问病情。医生说如果不是焦书记亲自安排的谁也不敢接这么病危的孩子,这孩子的命是焦书记捡来的。这个原名为张徐州的小男孩为了纪念焦裕禄精神之意改名为张继焦,现在是焦裕禄纪念馆的工作人员,他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际行动传承者焦裕禄精神。

焦裕禄同志在兰考工作期间为我们留下了的照片很少,仅有这四张。其中这三张照片是新闻干事刘俊生用这台相机抓拍的,据新闻干事刘俊生回忆:每次下乡时焦书记总嘱咐他别忘了带相机,可是每当镜头对准焦书记时他总是摆摆手不让照,焦书记说你一举起相机群众们就喊:大家加劲儿干啊,县里给咱照相了,焦裕禄说拍群众能鼓舞干劲拍我有啥用”。而这张照片就是他亲手栽下的那棵泡桐的合影,50多年过去了,这棵泡桐树已长成参天大树,兰考人民亲切的称它为“焦桐”,焦裕禄虽然在兰考仅给我们留下了四张照片,但他的音容相貌却永远留在了兰考和全国人民的心中,焦裕禄精神也像他当年栽下的这棵焦桐一样根深叶茂、生机勃勃。

焦裕禄做到了一身正气、两袖清风、一心为民、绝不谋取半点私利。

焦裕禄严于律己,一天,一次无意间听到儿子因认识售票员看戏没买票,就教育他,要尊重演员的劳动,不能搞特殊、看白戏,并立即拿出钱让他到戏院补票,后来焦裕禄专门起草了一份干部十不准的文件,规定任何干部不准搞特殊化。1 、不准用国家或集体的粮款大吃大喝,请客送礼;2 、不准参加封建迷信活动;3 、不准赌博;4 、不准挥霍浪费粮食,用粮食做酒做糖;5 、不准用集体粮款或向社员粮派款演戏、演电影。谁看戏谁拿钱,谁吃饭谁拿钱;6、业余副团只能在本乡、本队演出,不准借春节演出为名大买服装道具,铺张浪费;7 、各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的党员干部都要以身作则,勤俭过年,一律不得请客送礼,不准拿国家物资,到生产队换取农副产品,不准用公款组织晚会,不准送戏票。礼堂十排以前的票不能光卖给机关干部,要按先后顺序卖票,或几个机关经常包完,一律不准到商业部门要特殊照顾;8、不准利用职权到生产队或其他部门索取物资;9 、积极搞好集体副业生产,增加收入,改善生活,不准弃农经商,不准投机倒把;10 、不准借春节之机,大办喜事,祝寿吃喜,大放鞭炮挥霍浪费。焦裕禄同志把职位看作为人民服务的岗位,把职权看作受人民委托为人民掌权,他以身作则,为大家树立了榜样。2014年3月17日习总书记第二次参观焦裕禄纪念馆时在干部十不准前矗立良久。在随后的干部座谈会上,习总书记说:“我们在起草中央八项规定时,就先学习了焦裕禄同志的干部十不准”。  

 焦裕禄同志懂得,要治住三害,不但要有火热的激情和冲天的干劲,还要讲究科学依靠人才,这是焦裕禄同志重点培养的两名外地大学生,朱礼楚和魏鉴章。

1964年春天,由于长期带病工作焦裕禄的肝病越来越严重了。焦裕禄同志到三义寨调查工作时,由于肝痛的厉害,使他的手指颤斗,钢笔几次从手中掉下来,但是他仍然坚持听完工作人员汇报情况。同志们劝他休息,他说: “我是来工作的不是来休息的。”这也是他在兰考工作期间说过最多的一句话。一次开会期间焦裕禄同志肝病复发,考虑到县里的情况他拒绝继续卖药吃,他说:”兰考本来就是灾区,群众生活都很困难吃这么贵的药,我咽不下去。”

党组织决定送他住院治疗,由于肝痛的厉害他是一步一步弯着腰走向火车站的!他是多么舍不得离开兰考,这一年多以来兰考149个大队他跑遍了120多个,他把整个身心都献给了兰考的群众、献给了兰考的除三害斗争。此时他从心底感到痛苦、内疚、和不安。他不时回顾着兰考的一切,几次对送行人员说:“我很快就会回来的!”他由开封转到郑州、北京治疗。

3月31日,医生含着泪开出最后的诊断书:肝癌晚期、皮下扩散,这是不治之症。当时陪他去治疗的赵文选同志听到这个消息后紧紧拉住医生的手哭着说:“医生,我求求你,我恳求你一定要把他治好,俺兰考是重灾区,兰考的工作需要他兰考的人民离不开他呀!”

病重期间他对妻子徐俊雅说:“今后不要给领导找麻烦不要伸手张口要钱要东西。”他吧把大女儿焦守凤叫到病床前,叫着守凤的小名深情的说:“小梅,你参加工作了爸爸没有什么留给你的,家里的那套毛泽东选集你要认真学习那里面毛主席会告诉你,怎么工作、怎么生活。

住院期间兰考的百姓到医院看望他,每次对前来看望他的群众总是先问:“张庄的沙丘封住了没;秦寨的麦子长的咋样;赵垛楼的庄稼淹了没;老韩凌的泡桐树又栽了多少。”焦裕禄对县委里的同志说:“抽空呀,把秦寨碱地里的麦穗拿来两颗让我看看。”一心只惦记着兰考的灾情,从不谈自己的病情。焦裕禄说:“兰考就是我的家,走的再远也不能不关心家里的事儿!

在焦裕禄同志病危期间,省地委领导到医院看望他,他紧紧握住领导的手断断续续的说:“我……没有……完成……党交给我的……任务……没有实现兰考人民的要求……心里很难过……我只有一个要求……我死后请组织上把我运回兰考……埋在沙丘上……活着没有治好沙丘……死了也要看着兰考人民把沙丘治好。”

1964年5月14日9时45分,焦裕禄同志病逝于郑州河南医学院附属医院。一位普通的领导干部,优秀的共产党员,县委书记的好榜样,人民群众的贴心人——焦裕禄同志走完了他那完全彻底为人民服务的一生,与世长辞了,那一年他仅仅42岁。

由于天气炎热焦裕禄的遗体暂厝在郑州烈士公墓;

1966年2月1日河南省人民政府追认焦裕禄为革命烈士;

1966年2月26日根据焦裕禄同志生前的遗愿和兰考人民的强烈愿望,河南省委决定将焦裕禄的遗体由郑州迁葬与兰考县城北的一座大沙丘上;运送焦裕禄遗体的专列徐徐抵达兰考,兰考县城万人空巷广大民众扶棺而行,从火车站到墓地不足三华里的路程足足走了两个半小时。兰考人民泣不成声迎回了已故的焦书记。焦裕禄的墓前摆满了花圈,朵朵纸花充满了人们对他深深的哀思墓地上方悬挂着巨幅挽联:“挥泪继承壮士志,誓将遗愿化宏图”,表达了全县36万人民的共同心愿。

1966年2月6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全文播发了由穆青、冯健、周原三位记者合写的长篇通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著名播音员齐越用他那穿越时空的声音将焦裕禄的感人事迹传遍了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焦裕禄的感人事迹深深感动了他,在录音时曾失声痛哭中断录音达十分钟。于2月7日,在《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全文播发了这篇文章,如一生平地而起的春雷震响了整个中国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第一次向焦裕禄学习的新热潮。

在2009年习近平同志参观焦裕禄纪念馆时说:“焦裕禄精神不但影响着你们而且影响了几代人”,据习近平同志会议在1966年2月人民日报刊发这篇通讯时他正上初一,政治课上张老师读了这篇通讯全班同学几次泣不成声,尤其是听到焦书记肝癌后期用一棍子顶住肝部藤椅的右侧顶出一个大窟窿时,习近平本人也深受震撼。国际友人们也来拜谒焦裕禄陵墓学习焦裕禄精神,焦裕禄精神走出国门影响世界。

在中华大地兴起学习雷锋新热潮的同时人们深情的呼唤着另一个名字——焦裕禄。1990年,穆青、冯健、周原三位记者重返兰考,于7月9日在《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人民呼唤焦裕禄》。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第二次学习焦裕禄的热潮。

2009年4月1日,习近平同志参观焦裕禄纪念馆亲切接见了焦裕禄的子女,习近平同志说:“焦裕禄同志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际行动塑造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县委书记的光辉形象,铸就了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焦裕禄精神。”

时隔五年,总书记于2014年3月17日再一次来到兰考,参观焦裕禄同志纪念馆后号召全党进一步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公仆情怀,凡事探求就里,吃别人嚼过的膜没有味道的求实作风,敢叫日月换新天,革命者要在困难面前逞英雄的奋斗精神,艰苦朴素,廉洁奉公,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殊化的道德情操。”

1966年9月15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接见了焦裕禄的二女儿焦守云并合影留念。

1990年邓小平同志为华夏出版社出版的大型纪实文学《焦裕禄》题写书名。

1991年江泽民同志为焦裕禄纪念馆题词:“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学习焦裕禄同志,就要向他那样廉洁自律,克己奉公,为官一任,造福一方。”

1994年胡锦涛同志参观焦裕禄纪念馆,胡锦涛同志说:“我们在新的历史时期还要继续学习和弘扬焦裕禄精神。这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呼唤,也是我们党的事业的要求。

温家宝、贺国强、曾庆红、李元朝等国家领导人相继来到焦裕禄纪念馆视察工作。

历届党和国家领导人及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焦裕禄题的词,其中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董必武说:“吾爱焦裕禄毛公好学生,利人为不及忘我若无情,路线以群众方针视斗衡,一心为革命敢于困难争”;


今日兰考


兰考人民多奇志,敢叫日月换新天。历届兰考县领导班子在焦裕禄精神激励下,团结带领全县广大干部群众,开拓创新,砥砺奋进,誓将旧貌换新颜。

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把兰考作为指导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两次亲临视察指导三次听取工作汇报并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

2014年3月17日上午,习总书记参观焦裕禄纪念馆,接见了焦裕禄亲属和焦裕禄式好干部,并与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亲切交谈。总书记说:“焦裕禄同志是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精神同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雷峰精神一样,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我们要永远向他学习。”

3月17日下午,习总书记在兰考县行政服务中心考察。总书记说:“我们要像焦裕禄一样,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心。”

总书记还来到当年焦裕禄找到治理风沙良策并取得成功经验的地方——东坝头乡张庄村,看望了张景枝老人。在张庄村委会总书记同乡村干部和村民代表亲切交谈。

2014年3月17日傍晚,习总书记来到干部学院同在干部学院的乡村干部学院亲切交谈,并察看了2009年4月1日他亲手栽植的那课“二代焦桐”生长情况。

2014年3月18日上午,习总书记专门听取兰考县委教育实践活动情况汇报,并发表重要讲话。总书记说:“教育实践活动的主题与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是高度契合的,我们要把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作为一条红线贯穿活动始终做到深学、细照、笃行。”

2014年5月9日,习总书记再次来到兰考,参加指导县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并发表重要讲话。

兰考县及时制定方案,召开会议,传达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有力有序推进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展开。

2014年8月27日,习总书记在京专题听取兰考县委和河南省委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情况汇报。总书记说:“你们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对群众的那股亲劲儿、抓工作的那股韧劲儿、干事业的那股拼劲儿,强调要敬终如始,一鼓作气,善作善成确保活动取得时效”

全国再次掀起学习焦裕禄精神心热潮据统计2014年焦裕禄纪念园接待量达到260万人次。

根据中央要求和省委部署,兰考县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

历届兰考县领导班子团结带领全县人民,致力于传好“接力棒”甩掉“穷帽子”换上“新衣裳”一届接着一届干,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以贯之谋发展,“三害”横行变成天蓝水绿,不毛之地变成了万顷良田,外出逃荒要饭变成了家门口就业。这些都是兰考的新面貌。

兰考县不断强化产业支撑持续加大投入,加快产业集聚区、商业中心区建设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相结合。

如今,在焦裕禄精神的鼓舞下,兰考人民已经彻底战胜了“三害”。兰考人民用泡桐做原料加工的家具民族乐器远销美国加拿大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兰考县委和各级党员干部牢记总书记联系点的光荣使命,抓住建设河南省改革发展和加强党的建设综合试验示范县的重大机遇努力实现三年脱贫七年小康的奋斗目标。

焦裕禄同志是人民的好公仆,干部的好榜样,他用人生42个春秋谱写了一曲感天动地的生命赞歌,生动诠释了一个共产党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崇高风范,在人们心中铸就了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焦裕禄人虽远逝,精神永存。

时代在改变,社会在进步,如果我们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能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我们的党章将会更加辉煌。如果我们每一个县委书记都能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我们的党旗将会更加鲜亮。如果我们每一个公仆都能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我们的人民将会更加安康。如果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像焦裕禄同志那样,我们的祖国一定会更加美丽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