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雪枫纪念馆
彭雪枫纪念馆是为了纪念我党我军优秀军事家和革命家彭雪枫将军,于1984年由中共河南省委报请中共中央批准,1988年11月建成开馆的。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亲笔题写了馆名。2004年,为纪念雪枫将军殉国60周年,中共镇平县委县政府续建了彭雪枫纪念馆。续建后的纪念馆占地面积为37亩,意寓将军37个岁月华章。彭雪枫将军殉国70周年之际,在中央、省、市的高度重视下,镇平县委、县政府重改建了纪念馆。
彭雪枫将军于1907年9月9日诞生在镇平县城南七里庄。他自1925年投身革命,在抗日战争时期任新四军四师师长兼政委。1944年9月11日,在收复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的战斗中不幸以身殉国,是年仅37岁。
雪枫将军在一生的革命实践中熔炼出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不朽的革命精神,在他的身上凝聚着我党许多优良传统和革命作风,被毛泽东、朱德、刘少奇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誉为是“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好榜样。”
纪念馆共有三个展厅,分十四个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展出了将军的生平。
第一部分
峥嵘岁月稠 风华正茂时
彭雪枫将军于1907年9月9日诞生在河南省镇平县城南七里庄村的一户耕读世家,乳名隆兴,学名修道。1928年,在天津做地下工作时,根据工作需要取唐代诗人杜牧之诗《山行》中的名句“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之意更名为彭雪枫,表达自己远大的志向和不怕风霜雪雨的坚韧品格。
彭雪枫自幼聪颖,又是长孙,深得其祖父的喜爱,四五岁时爷爷就教他读书识字,讲民间故事。《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等传统经典名著就是在这时候学的。六岁时跟随教私塾的伯父给富家子弟伴读。不到三年的时间,他便熟读了《论语》、《中庸》、《大学》、《出师表》等古代名著。当彭雪枫后来成了我军的高级指挥员后,曾以儒将闻名全军,人们称颂他“上马能打仗,下马能写文章”,这和他自幼就勤奋好学是分不开的。
1915年,他的伯父和父亲在县城经营一个名为“庆泰和”的杂货铺,彭雪枫也因此进入镇平县仓坊街初级小学就读。由于他勤奋好学、德才出众,被省里来的督学查觉,就让他免试直接升入察院模范高等小学。在察院小学也是尖子生,深得师生的喜爱。平时除了上正课外,一有空就进阅览室读书、看报。“五四”运动的爆发后,彭雪枫接触了反帝爱国的进步思想,并率领同学上街演讲,宣传爱国道理,动员同胞抵制日货。
1920年春,他从察院小学毕业后,因家贫无法继续升学,便辍学在家协助父母耕作和织丝绸。当时的宛西一带兵匪为患,他就同乡亲们一起防匪、御兵、保卫家乡。
第二部分
理想壮青春 革命志不移
1921年秋,到天津投奔在“震中”教书的伯父彭延庆处继续求学,不久考入“南开中学”。后在他族叔彭禹廷的帮助下,到了北京求学。彭禹廷以亲侄儿的名义,把雪枫送入冯玉祥所创办的西北军官子弟学校就读,每月供给他三元五角的生活费。不久,这个学校更名为“育德中学”,他在这里开始接触马列主义,阅读了大量的进步书刊,在学习中追求真理,探索革命道路。
1925年,“五卅惨案”发生后,雪枫投入到革命的洪流之中,并组织同学参加了反帝示威游行,还深入工矿、农村揭露帝国主义的罪行。他的行动博得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大力支持与赞赏。不久,学校成立“学生会”,他被选为“学生会会长”,工作干得很出色。1925年6月,雪枫经北京地下党唐从周介绍,光荣的加入了共产主义青年团,开始地下革命斗争。1926年9月2日,彭雪枫由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转入中国共产党。不久,进入汇文中学,成为该校的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地下党的负责人之一。这期间,他曾做过青工运动、农民运动、学生运动,还曾参加了党领导的“南苑暴动”。 随后,他又辗转于天津、烟台、开封等地,从事兵运农运学运工作。
第三部分
万里赴戎机 一路奏凯歌
红军时期(1930年春—1936年秋)
1930年,彭雪枫奉命到达上海,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切接见他,委任他为中央巡视员,到江浙等地视察革命工作。后雪枫多次要求到红军中工作,中央军委批准他的要求后,于是年5月,他便乘船离开上海到达湖北阳新大冶边界的刘仁八镇,找到了何长工、李灿领导的红五军五纵队,开始了他一生的戎马生涯。
雪枫到红军后,曾历任支队长、师长、师政委、纵队司令员、江西军区政委等职。在战斗中,他身先士卒、披坚执锐。1930年,红军攻打长沙,雪枫率领部队首先登城,救出了“马日事变”中被捕的同志,受到了红三军团总指挥彭德怀的嘉奖。
雪枫到红军后任红军团师、政委曾历经五次反“围剿”和两万五千里长征。1932年,在第四次反“围剿”中,他率领部队粉碎了师长郭炳生的叛变阴谋,挽救了部队,被中央军委授予“红星奖章”。
1933年,在勇战八角亭的战斗中,雪枫率领一个通讯排,以反冲锋打跨了敌人的多次进攻。在这次战斗中,他的腿部英勇负伤,随后他发表了第一篇军事论文《八角亭战斗的教训》。
1934年7月,雪枫调江西军任政治委员,司令员是陈毅同志,他俩在工作中配合默契,由于雪枫同志才华和品德,博得陈毅同志的最高评价,并从此结为挚友。
1934年10月9日,彭雪枫任中革军委第一局局长,也就是中央作战局局长,兼第一野战纵队第1梯队队长、政治委员,协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进行军事战略方面的领导工作。次日,开始长征。遵义会议期间,他负责会议筹备、安全保卫、文件资料等工作。
长征途中,当我军在二郎滩二渡赤水时,雪枫率领的部队为先锋,他指挥战士、架设浮桥,将敌击溃,保证了我军安全渡江。长征途中,歼敌娄山关、二次攻占遵义城,关系到我军长征成败的问题,由于他的灵活果断指挥,取得了长征以来最大的胜利,当时,他的英名就传遍全军。
1935年9月,中央红军在哈达铺整编后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下辖三个纵队,雪枫任二纵队的司令员。一纵队和三纵队的司令员分别是林彪和叶剑英。
1935年11月,雪枫又率部参加了闻名的直罗镇战役。直罗镇战役的胜利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1936年5月,雪枫进入了红军大学高级指挥科学习。
第四部分
铁肩担大义 沥血铸长城
1936年10月,彭雪枫奉党中央毛主席之命,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经傅作义将军的介绍,赴山西太原做阎锡山的统战工作。他到太原后,以上海一商号副经理的身份,化名叫彭雨锋,并设立一个彭公馆,以诚恳的态度,对阎做了大量的统战工作,与我军共赴国难、共同抗日。不久,“西安事变”爆发,雪枫又根据党的方针政策,给阎锡山进行了艰苦、卓有成效的说服工作,最终,使阎在“西安事变”中保持中立,答应今后不与我军搞摩擦,共同抗日,而且,还援助了我军大量的枪支弹药,为我军由山西进入华北敌后让开了通道。
雪枫驻晋期间,还兼任着中共北方联络局书记,并负责晋、冀、鲁三省和北京、天津二市的统战工作。1937年5月,雪枫曾离开太原,到北京、天津、济南、聊城做社会调查和考查,帮助各地建立党组织,积极争取各地上层爱国人士的统一战线工作。这次的平、津、济之行历时23天,为推动华北,尤其是鲁西北的抗战,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1937年“七七”事变后,中国工农红军改编为八路军,雪枫任八路军总部少将参谋处长兼八路军驻晋办事处主任。
1937年太原失陷前,雪枫和张震陪同周恩来撤离,并与邓小平合影留念。在他们安全到达临汾后,雪枫广收流亡学生,举办了学兵队,共为抗战训练了四百多名青年干部。
1937年11月底,著名音乐家贺绿汀来到临汾,聆听了彭雪枫讲的《游击战术》后彻夜难眠,创作出脍炙人口的《游击队歌》。
1938年1月下旬,彭雪枫以八路军总部少将参谋处长的身份赴武汉参加蒋介石召开的全国师以上参谋长会议。去开会之前,他在八路军总部与左权、彭德怀、朱德、邓小平、肖克在一起的合影留念。
第五部分
播火大中原 抗日风雷动
1928年2月,雪枫奉党中央毛泽东之命,到河南省确山县竹沟镇开辟抗日根据地,发展抗日武装。竹沟位于桐柏、泌阳、信阳三县交界的地方,这里是当时河南省委机关所在地,也是新四军四师、二师、五师诞生的地方,被人们称为是“中原的小延安”。
雪枫到这里后,很快就把这里的军事工作、统战工作轰轰烈烈的搞了起来。他在发展抗日的问题上,一开始就看到了干部问题的重要性,抓住关键,亲自动手,举办了竹沟教导队,以延安抗大为榜样,学军事、学理论、学政治,自己动手,勤工俭学,雪枫把教导队办得有声有色。它吸引着豫东、豫南、豫西很多青年,使这些青年不顾一切阻挠来到这个革命摇篮。教导队共办两期,每期三个月,共为地方和部队输送了八百多名初级干部。当部队东征时,教导队成为“随营学校”,在斗争中不断壮大与成长。
在竹沟,雪枫根据党的统一战线政策,广泛的开展了统一战线工作,使地方与我军不但建立了友好关系,并且,还支援了我军大量的军用物资,为抗战提供了许多方便。
1938年9月,雪枫奉命组建新四军游击支队开赴豫东抗日前线。9月30日,竹沟部队在练兵场上召开了东征誓师大会,踏上了开辟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的征程。
第六部分
雄风啸陇海 威震豫皖苏
9月30日,彭雪枫亲率373名英雄健儿,持各种枪支198支,开始东征。10月12日,彭雪枫率领的游击支队在西华县杜岗,与吴芝圃领导的豫东农民游击支队和肖望东领导的抗日先遣大队共1020人汇编。彭雪枫任游击支队司令员兼政委,吴芝圃任副司令员,张震任参谋长,肖望东任政治部主任。
10月27日,当游击支队行军到淮阳窦楼的时候,歼灭了日寇骑兵队,点燃了豫东的抗日烽火。窦楼战斗后,雪枫命令部队加速前进,摆脱敌人。不料途中又遇到胡庄伪军200余人的堵击。他指挥部队一举将该敌歼灭,迅速转移到鹿邑县大刘庄补充休整了半个多月。
11月22日,游击支队向睢杞太地区前进。在睢杞太地区部队征集了钱粮,部队的供给问题暂时得以解决。在这里,彭雪枫组建了随营学校,招收了大批青年学生,培养军政技术干部。这些知识分子的到来,为部队增添了新的力量。12月中旬又挥师东进,返回鹿邑。在鹿邑城南白马驿进行军政整训,部队素质明显提高。这支成立不久的部队得以巩固、发展和壮大。成为豫皖苏边区一支规模可观、举足轻重的抗日武装。这次整训成为部队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
1939年8月下旬,雪枫率部返回涡阳县新兴集。9月1日至3日,豫皖苏边区党委和新四军游击支队在涡阳县曹市集召开第一次党代会,传达了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议。这次会议是实现游击支队由开辟根据地向建设根据地的重要转折。
11月6日,中共中央原书记刘少奇到支队检查。在新建的“精忠堂”举行了欢迎会。“精忠堂”可容纳七八百人,是彭雪枫以岳飞的“精忠报国”而取名的。第二天,召开了纪念俄国十月革命节大会,举行阅兵式,欢迎刘少奇一行。在检阅部队后,刘少奇发表了重要讲话。他认为,游击支队是我党在抗日战争中于敌后创建的最好的一支部队。
在连续粉碎日伪军“扫荡”的同时,彭雪枫注意加强地方党政建设,第六支队到1940年2月发展到15个团17800人。先后建立了5个县政权, 3个办事处,党员达7100人。
1940年2月,奉新四军军部命令,游击支队正式改番号为新四军第六支队。
1940年6月1日,新四军第六支队在新兴集隆重举行纪念“五卅”运动15周年大会和阅兵式时,遭日伪军突袭。彭雪枫临危不惧、果断指挥军民,变被动为主动,经过一天的激战取得了反袭击战的胜利。“六一”战斗中,作为高级指挥员,彭雪枫所表现的胆识和指挥艺术,得到了第六支队全体指战员和边区根据地人民的尊重和赞誉。
6月29日,彭雪枫部与黄克诚部根据中央军委的指示,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彭雪枫任司令员,黄克诚任政治委员。
11月16日,驻徐州日军和蚌埠、宿县等地伪军分路西犯蒙城、涡阳等地。为了打击敌人,支持友军,彭雪枫指挥第四纵队在蒙城板桥与敌展开激战,毙伤日伪军1200人,击毁敌人汽车、坦克19辆,击落敌机1架,并相继收复了王寨、罗集等地。
军民关系
彭雪枫率领部队到达根据地之后,很重视与当地群众的关系。他经常教育干部战士,坚决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当好人民的护兵,政府的卫兵,并给部队制定了“拥政爱民十大公约”。每到一处他就率领战士给群众担水、拾柴、割草,到农田抢种抢收等等,还经常到群众中问寒问暖,并听取群众对部队各方面的意见,帮助群众解决困难。群众们编写很多民歌赞颂他。
1939年春,游击支队进驻书案店后,时值青黄不接,春荒严重,部队生活极为困难。为了减轻群众负担,雪枫同部队其他领导人研究决定卖掉了包括自己心爱的坐骑在内的十几匹战马。使部队和群众度过了严重的春荒,传为感人的佳话。
新兴集一带地势低洼,每到雨季就是一片汪洋,十年九涝。在彭雪枫的倡导下,军民联合奋战,先后挖了两条一二十里长的排水沟,将李家湖和永南积水引入淝河,使农业生产有了保障。这两条排水沟,一条命名为“新新沟”,人民群众立了这块“彭公雪枫德政碑”纪念;一条叫“新四沟”,竣工之日,老百姓为感谢人民子弟兵,在沟首立碑纪念。并镌刻了对联:
前引前导与五亿袍泽谋乐利
耐苦耐劳为三区广众造腴田
后来,永城、涡阳人民群众把“新新沟”和“新四沟”合称“雪枫沟”,以此表示对彭雪枫将军的永恒纪念。
1941年,“皖南事变”爆发后,蒋介石密令汤恩伯率领数十万大军大举向我豫皖苏根据地进攻,这时,游击支队已经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彭雪枫任司令员兼政委。他率领四师健儿与7倍于己的日伪顽军英勇奋战三个月,歼敌万余人,完成了阻止反共军东进的战略任务。但是,自身已有重大伤亡,也付出了很大的代价。最后,为顾全抗日大局,保存力量,新四军第四师奉命转移到津浦路东,巩固和发展淮北抗日根据地。
第七部分
治军三件宝 火线育英才
治军三件宝
拂晓报 彭雪枫将军文武兼备,军政兼优,以儒将而著称。他在重视建军、作战的同时同样注重部队的政治工作。1938年9月29日,彭雪枫率部从竹沟出发东征时创办了《拂晓报》。他亲自为该报撰写了发刊词:《拂晓报——我的良友》,又欣然挥笔题写了潇洒自如的报头。该报刚创办时,条件差、人员少,他经常鼓励大家要战胜困难,并率先垂范,参与报纸的编辑、审核、校对等工作。
拂晓剧团 彭雪枫将军很注意运用文艺这个有力的武器,教育人民、团级人民、打击敌人。早在1938年5月,彭雪枫在竹沟就组建了这个剧团,1938年11月部队东征后,在鹿邑县招收了一批十三、四岁的青年学生,并以他们为骨干,重建了拂晓剧团。雪枫对小演员的思想、学习和生活更是关怀备至。经常给他们上政治课、文化课,并请老师给他们上艺术课,指导基本功,使拂晓剧团的演艺水平有很大提高。他还经常利用工作之余,亲自到剧团讲形势、出题目,带着剧团下连队慰问演出,以艺术形式教育官兵。
骑兵团 是1941年8月1日彭雪枫根据平原作战的特点和敌后游击战的经验教训,在淮宝县岔河镇成立的,是新四军的第一支骑兵团。为建设骑兵团,他最先把自己那匹叫“火车头”的青白马送到骑兵团来。在雪枫同志的带领下,各部队的领导同志都纷纷把自己的马也送去。骑兵团在三个月内迅速发展为三个大队,五百多匹战马。在战斗中纵横驰骋,金戈铁马。雪枫要求骑兵战士,上马要像蚱蜢一样轻快,骑坐要像磐石一样稳固,奔驰要像风雷一样迅疾。他还经常抽时间到操场指导训练,发现缺点,立即指正。在他的指导下,骑兵团战士们迅速提高了骑射技术,不仅能马上劈刀、马上射击,还能蹬里藏身、超越障碍。
抗大四分校
彭雪枫一贯尊重知识,重视人才的培训。在临汾他曾办过学兵队,到竹沟后又举办了教导大队。当他率领游击支队挺进敌后时,在杞县成立了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1940年3月,在随营学校的基础上,又成立了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简称抗大四分校。他亲任校长,亲编教材。抗大四分校广泛吸收青年知识分子,使他们坚定革命信念,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在他的主持下,新四军第四师以老红军为骨干,大量充实青年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较快地建立起了一支团结友爱,朝气蓬勃的坚强部队。而这支部队中不少青年知识分子,后来都成为了党政军各方面的领导骨干。由于当时的条件差,他经常在一棵古老的银杏树下给学员们上课。他为第一批毕业生的题词是这样写的:为了革命,为了解放事业,立志做一个政治的军事家,军事的政治家。
他牺牲后,中共中央将抗大四分校更名为雪枫军政大学,后改名华中雪枫大学。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随营学校历经数次更名,发展为现在的南京陆军指挥学院。
第八部分
长淮挥金戈 洪泽饮战马
经过三个月反顽斗争后,雪枫率部转移到淮北地区。1941年7月19日至30日,四师在仁和集召开了军政委员会扩大会议,总结建军、建政、根据地工作和3个月反顽斗争的经验教训。彭雪枫作了全面的检查和诚恳的自我批评。
1941年5月7日,彭雪枫率四师主力进驻到洪泽湖畔的管镇休整。为了便于部队整训和开辟新区工作,6月,雪枫率主力和机关转移到洪泽湖东仁和集驻扎。
7月19日至30日,在军政委员会扩大会议上,彭雪枫就过去三年建军、建政、根据地工作和三个月反顽斗争,作了全面的检查和诚恳的自我批评。
自到路东及在仁和集会议期间,四师进行了整编和各方面的整训,开展了以战术、技术为主的练兵活动,以提高游击战、运动战的本领。并组建了骑兵团。
仁和集会议结束后,邓子恢调任四师政委、淮北区党委书记,并建立了淮北军区,成立了行政公署等等。彭雪枫任淮北军区司令员、四师师长。从8月下旬至9月底,彭雪枫与邓子恢指挥部队对日伪军作战十余次,歼灭日伪军千余人,使淮北根据地得到了初步的巩固和扩大。
1941年9月,新四军代军长陈毅为了拔除驻守程道口的顽敌王光夏两个团这个“钉子”,决定发起程道口战役。10月,彭雪枫任程道口战役的参谋长参与指挥,我军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在革命战争实践中,他阅读了大量的马列和毛泽东著作,钻研《苏联红军战史》、《孙子兵法》等古今中外的军事书籍。他从1934年3月撰写第一篇军事著作《八角亭战斗的教训》开始,至1944年9月11日牺牲的十年里,他结合自己的长期斗争实践,陆续写下了《游击战的几个作战基本原则》、《战略战术讲授提纲》等100多篇重要军事文章和读书体会。他的战争经验在战争实践中,不断地丰富、发展,并上升为军事理论,也为他后来成为军事家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1942年春,在迎击敌人春季“扫荡”的斗争中,第四师和地方部队与日伪顽军作战43次,取得重要战果,得到陈毅和刘少奇的专电祝贺。
6月,部队开展了整风运动,在这次运动中,雪枫同志用于批评和自我批评,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
1942年11月,日、伪军调集六千多优势兵力,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掩护下,对我淮北之中心区域,青阳、半城一带进行空前扫荡。彭雪枫率领淮北军民,运用游击战术,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相机打击敌人,与敌人进行三十多次战斗,历时三十三天,取得了反扫荡的胜利。这次战斗以朱家岗战斗最为激烈。
三十三天反“扫荡”结束不久,蒋介石又发动了大规模的反共高潮。1943年春,江苏省伪主席韩德勤率王光夏等部,侵入四师中心区以东的山子头等地,抢掠与杀害当地抗日群众与武装骨干。为粉碎敌人东西合击的阴谋,经军部批准,由彭雪枫和邓子恢统一指挥四师和二师、三师各一部消灭韩德勤部。3月17日,我军对山子头的敌人发起自卫还击,经过激战,于18日上午将王光夏纵队大部歼灭,并击毙王光夏,俘虏韩德勤。后经陈毅与彭雪枫同韩德勤进行了谈判,经过几天的说服和教育,终于使韩德勤答应,今后不与我军搞摩擦,共同抗日。
在此期间,彭雪枫与师领导先后接待了军部领导人陈毅、张云逸的视察和巡视外,还接待了八路军山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罗荣桓、新四军兄弟部队的领导人和国际友人的视察和访问。
彭雪枫“视百姓为父母,爱人民如手足”。他经常深入群众中去,广泛调查研究,解决群众的实际利益,很受群众的拥护。1943年8月,淮北地区大柳巷一带因河水猛涨,新筑围堤突然塌了一段,淮水倒灌,情况十分紧急。这时,雪枫正在开医工会议,得到报告后,立即率领医工会议人员前往抢救。他亲自抱草抬土,下水堵险,与群众共同奋战六个小时,终于排除了险情,保护了数万人民的生命财产。
1943年8月,在淮北中学发生了一起特务案。这是一起由主观主义和严重的刑讯逼供造成的假案、错案。先后将50多名师生打成“特务分子”。由于疑点众多,雪枫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从调查研究入手,调阅大批案卷,亲自主持审理此案。终是案件真相大白,挽救了几十位师生的政治生命。同时也为当时开展的整风运动树立了纠正冤、假、错案的典范,挽回了党的影响,博得了群众的拥护。
第九部分
风雨结连理 战火砺真情
彭雪枫将军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很少考虑他的个人问题。比如说他的婚事。邓颖超曾多次写信提及此事,但他总是说:“匈奴未除,何以家为”(意思是说等到抗战胜利后再说个人的事)。直到1941年9月24日,34岁的他与在淮北地方做妇女工作的林颖结为革命伴侣。
从他们结婚到雪枫牺牲不到三年时间里,他们在一起朝夕相处的日子加起来还不到半年。他们经常靠书信联系,在信上谈工作、谈学习,互相鼓励、互相关心。短短3年里他共写家书87封,后来由林颖整编为《彭雪枫家书》,于1985年12月由文物出版社出版,在这短短的87封家书里记录了这两位亲密战友的深厚情谊。雪枫的儿子彭小枫是雪枫牺牲后三个月出生的,他曾任兰州军区副政委、国防大学副政委、二炮政委,上将军衔,现任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林颖原名周裕群,湖北襄樊人,19岁参加革命,21岁与雪枫结为革命伴侣,从事地方的妇女工作,解放后,任机械工业部某司的司长,现在还健在。
第十部分
晴空响霹雳 浩气贯长虹
1944年春,侵华日军以15万兵力发动了豫中战役。为了执行中共中央关于“向河南敌后发展控制中原”的指示,彭雪枫率领四师主力挥师西征。8月15日,彭雪枫率部在半城镇召开了西征誓师大会,作了感人心魄的动员讲话。
他率领四师指战员首先歼灭了盘踞在小朱庄的顽匪王传授的部队,又连克黄庄、菊集等日伪中心据点,使日伪顽匪闻风丧胆。经过十几天的浴血奋战,横扫路西地区,解放了200多万人口,基本上收复了整个豫皖苏抗日根据地,使豫皖苏的群众重见了光明。这时,盘踞在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的顽匪李光明凭借着围寨和固堡的优势,决心与我军顽抗,为了剪除后患,彭雪枫亲自指挥了八里庄战斗。
9月10日夜里,我军把八里庄团团围住,冲锋号响过之后,从四面八方冲进八里庄内,敌人大部分在睡梦中被我军活捉。这时,只有李光明的支队司令员和另外两个大队仍顽守着八里庄西南的小圩寨。11日拂晓,经过一夜的激战,李光明率领残余的人员仓皇从南门逃窜。彭雪枫亲自侦查了小圩寨的地形,研究了战斗部署,命炮兵打掉了对我军威胁较大的碉堡。随后,李光明感到大势已去,就带着残余的人向我军左边突围。彭雪枫、张震、吴芝圃登上了南门的寨墙,彭雪枫指挥两个团从正面追击敌人,又让骑兵团前去截击。几十分钟后,只见成批的俘虏向我军指挥部押来,李光明也在其中。在战斗即将胜利结束时,一颗流弹击中了彭雪枫将军的心脏,不幸殉国。为了祖国的解放事业献出了年轻的生命,时年37岁。
彭雪枫将军牺牲后,由于当时正处在抗日形势的紧要关头,为了不影响部队的士气,也为了保护身怀六甲的彭师长爱人林颖,所以他牺牲的消息被定为是“一级军事秘密”不予外传。根据师领导的指示,时任旅长的滕海清派人到买了副上好的棺材,将彭雪枫入殓,悄悄地用运送到四师师部洪泽湖中的一条小船上,日夜派人看护。
“前线折主将”“中原丧栋梁”。彭雪枫将军英勇牺牲,是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的巨大损失。他为自己信仰的共产主义事业,无私无畏的奋斗一生,他的革命实践使他成为真正的民族英雄!
第十一部分
壮哉身殉国 遗爱万民怀
雪枫牺牲的消息直到1945年元月在延安《解放日报》的头版头条公布。消息一传开,举国悲痛,全党致哀。党中央决定,2月7日在延安杨家岭中央大礼堂召开将军的追悼大会。这次大会由朱德主祭,彭德怀陪祭,陈毅军长致悼词,毛主席、朱德、刘少奇、等亲率代表千余人沉痛追悼彭故师长,他们送了花圈、挽联、挽词,并对他革命的一生做出来了高度的评价,被誉为“中华民族英雄”“共产党人好榜样”。礼堂门口高悬中共中央委员会的挽联:为民族,为群众,二十年奋斗出死入生,功垂祖国;打日本,打汉奸,千百万同胞自由平等,泽被长淮。”毛主席、朱德、刘少奇、彭德怀、陈毅共同撰写的挽联,高度的概括了彭雪枫将军光辉的一生。
2月2日,淮北各界7000余人在洪泽湖畔,恭迎彭故师长雪枫灵柩。并于2月4日到6日举行了公祭,人哭马落泪,悲壮至极。边区的群众自发的从几十里、几百里外赶来路祭彭故师长。他们抬着浑猪、浑羊、刀头、供香等自发的从几十里、几百里外赶来,路祭彭故师长。祭卓摆了128处祭处,八里多长。有的群众还在桌上放了一碗水、一面镜子,以此来比喻将军为官清如水、明如镜的高尚革命情操。
2月7日,在四师驻地江苏泗洪半城镇大王庄,豫皖苏和淮北军民为彭雪枫将军举行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和安葬仪式,16000余人参加。在追悼会上,军民齐声呼唤师长,声震淮北。棺材下葬后,淮北根据地各县干部群众,还络绎不绝地到墓地拜祭。
雪枫墓在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被国民党反动派给炸毁了,当地的群众冒着生命危险,把将军的遗骨珍藏起来。解放之后,墓地经修葺一新,更名为“雪枫墓园”。
第十二部分
忠诚彪千秋 英灵铸丰碑
解放后,全国召开第一次烈军属代表大会。彭雪枫的父亲彭延泰老先生也应邀参加了这次大会。在会上毛泽东、刘少奇都亲自为彭老先生敬酒。朱德总司令也亲自邀请彭老先生到家中做客。1989年11月,中央军委确定彭雪枫与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33人一起为我军的军事家。
2009年,彭雪枫被评选为新中国成立作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1994年,在诺曼斯登陆50周年之际,英国女王批准将“维尔克圣宝剑”转赠给江苏省泗洪的雪枫墓园,以纪念他在世界反法西斯中为民族解放做出的卓越贡献。
将军离开我们已经60多年了,人们用不同的方式来纪念他。坐落在江苏泗洪半城镇的彭雪枫墓园宏伟庄严,气势壮观。大门两侧是原中顾委常委李一氓书写的:半壁河山留战绩,两淮风雨慰忠魂。
河南省郑州市烈士陵园里雪枫所修建的雪枫亭。坐落在将军殉国地——河南省夏邑县八里庄的彭雪枫纪念馆,于1985年开馆,原国家主席杨尚昆亲自参加了开馆典礼。
第十三部分
正气行天地 品行启后人
纪念馆于1984年报请中央批准,在将军故乡镇平县奠基兴建,1988年11月6日建成开馆的。在开馆典礼上举行了隆重的彭雪枫铜像揭幕仪式。原国家主席李先念、杨尚昆、原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原国防部长张爱萍为我馆题词。1997年8月16日,原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为《彭雪枫军事文选》的出版发行起笔提词:文武兼备,一代英才;功垂祖国,泽被长淮。
建馆以来,共接待来自中央、省市各级领导千余人,全国各地各界观众五百万人次,社会效益显著。先后被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三级博物馆”等。
第十四部分
继承英烈志 接力绘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