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边境第一连
特殊的地理位置,戍守着一群特殊的军垦人。这里不仅是兵团屯垦戍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而且还被中央文明委命名为“全国先进文明村镇”。西北第一家、军垦人旧居、军垦第一井、团史馆、沈桂寿升国旗旧址、前苏联直升机降落事件等大事记是开展屯垦戍边爱国主义教育的活教材,身临其境,感慨万千,深受教育、启迪,不但对兵团人热爱祖国、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感动,而且尤其为一八五团人“立足边境、自强不息、团结实干、敢于争先”的奉献精神所感染。他们种地就是站岗、放牧就是巡逻,两代军垦人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忠实地履行着屯垦戍边的神圣使命。
一八五团团史馆的门厅引用了中国4代领导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对兵团的最高指示和高度重视的四副图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兵团的体制、机制在进行改革创新,但屯垦戍边的历史使命没有变,也不能变,边境团场仍然是开发、建设新疆、保卫新疆、维护祖国统一,保持边疆长治久安的一支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
第一展厅
半个世纪来,一八五团军垦战士始终高举“屯垦戍边”的伟大旗帜,以“祖国在我心,领土寸如金”的崇高境界,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在贫瘠的土地上,在生存、发展的强烈欲望中,一手拿镐,一手拿枪,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创业起家、顽强拼搏,充分发挥了兵团“三个队、四个力量”的重要作用,同时形成了一八五团“立足边境、自强不息、团结实干、敢于争先"的团场精神。
第二展厅
“伊塔事件”发生后,边境局势骤然紧张,国防安全形势异常严峻。为了维护边境稳定,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十师紧急组建民兵值班连,于5月6日进驻哈巴河县边境地区进行布防,承担起保卫哈巴河县政府、保护边境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同年9月,在民兵值班连的基础上组建了哈巴河边境农场,壮大了屯垦戍边队伍。从此,一八五团成为保卫边疆、建设边疆的一支重要力量。
第三展厅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尤其是1999年以来,一八五团党委审时度势,抢抓机遇,在国家和兵师党委的亲切关怀和大力支持下,先后实施了“金边工程”、危旧房改造工程和小城镇建设等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经过数年奋斗,团场生产、生活、文化、教育、卫生等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很大的改善,团场面貌大为改观,职工收入有了较大幅度提高,戍边实力进一步增强。
一八五团的创业史,是一部枪与镐、血与火的交响曲,也是兵团屯垦戍边伟大创举中的一个缩影。一八五团人在默默无闻的人生里谱写了一支支催人泪下的平凡歌。人人都有追求,一八五团人的追求是无私的;人人都有生活,一八五团人的生活是坚忍的;人人都有性格,一八五团人的性格是不屈的。
走过了近50年的风雨历程,半个世纪在历史长河中只是短短一瞬,但对于地处边境一线的一八五团来说,却是浓墨重彩的一笔。几十年的实践证明,建设好一支屯垦戍边队伍,发展好屯垦戍边事业,是维护新疆稳定、维护祖国统一、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乃至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举措。一八五团人为在祖国西北边境最前沿承担着戍边维稳的历史重任而感到无比骄傲和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