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场会议纪念馆
猴场会议纪念馆位于猴场会议会址西侧,紧邻会址,通道相连,占地面积9147平方米,建筑面积2792平方米。纪念馆的建成,对展示红军长征四过瓮安、宣传猴场会议、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文化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纪念馆于2014年12月31日开馆。纪念馆由广场和主题组成。广场中央由四本石材雕塑书和主题雕塑“江之舞”组成,寓意红军四过瓮安和红军强渡乌江的胜利,纪念馆分为上下两层展示自红军转兵贵州,经过瓮安,与瓮安人民建立深厚之情。运用场景展示、实时图片、历史文物以及声、光、电等科技手段向观众全方位展现猴场会议的重大意义。
猴场会议是红军长征进入贵州以来,继黎平会议之后,遵义会议之前中央政治局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结束后做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初步改变了红军的被动局面,保证红军强渡乌江战斗的胜利,为遵义会议的召开在政治、思想、组织、战略上都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被周恩来誉为“伟大转折的前夜”。
序厅中央这组雕像塑造的是当年参加猴场会议的十位中央领导人,从左到右,他们依次是:王稼祥、张闻天、朱德、博古、李德、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发和陈云。雕塑后面是一个巨大的时钟,时间定格在凌晨12点,突出猴场会议“转折前夜”的主题,钟盘上记录着红军在长征过程中发生的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这些事件谱写了世界军事史上独一无二的一曲英雄赞歌,红军的足迹在地球上舞出了一条最美丽的红飘带!纪念馆以时间为线索,通过“运筹帷幄战黔中”、“承前启后迎曙光”、“鱼水情深感瓮安”三个部分展现红军长征经过瓮安期间的峥嵘历史。
第一部分:运筹帷幄战黔中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离开苏区根据地,连续冲破了敌人的四道封锁线,但是在渡过湘江后,中央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出发时的8.6万余人锐减到3万余人,革命形势万分危急。12月11日,红军占领湖南通道县城。12日,中革军委临时决定在此召开紧急会议,与会多数同志赞成和支持毛泽东关于放弃北上湘西、到敌军力量比较薄弱的贵州去开辟新的根据地的主张,这就是历史上的“通道转兵”。
第二部分:承前启后迎曙光
红军在长征初期,派出了红六军团先行突围西征,他们在军政委员会主席任弼时、军团长萧克、政委王震的率领下,于1934年8月7日从江西遂川县横石突围西征。在西进中,由于受到敌人重兵的前堵后追,不能前往湖南中部,遂改向贵州进军。9月19日进入贵州省境,经黎平、锦屏、三穗、镇远、施秉,于10月2日攻占黄平新州、旧州。10月3日由旧州出发,经松洞进入瓮安县境,经老坟嘴、擦耳岩,到达猴场。
红六军团在过擦耳岩时,先头部队侦查员智取守卡的国民党团防队官兵10多人。由于贵州地处山区,消息闭塞,老百姓不知道革命,也不了解红军。在红军到来之前,国民党反动派和地主土匪到处散布谣言,说红军是共产党,共产共妻,老百姓非常害怕,都躲了起来。红六军团的官兵做了大量的宣传工作,逐渐改变了老百姓对红军的态度,拉近了老百姓与红军之间的感情,为后面中央红军的到来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特别是猴场会议结束后,红军取得强渡乌江战斗的胜利,都离不开老百姓对红军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红六军团在猴场期间,一面休整和进行向北强渡乌江的准备,一面大力开展政治宣传和打富济贫活动。10月3日和4日军团部连续接到中革军委3次电令:“迅向江口前进”,“绝对不可再向西北转移”,于是10月5日红六军团调头东进,经松坪出了瓮安县境,向余庆和石阡方向进发。
红六军团是第一次来到瓮安的红军部队。但是,他们在向东行进的过程中,在石阡境内的甘溪遭到了敌人伏击,损失惨重。突围出去的红军主力在黔东地区印江县木黄镇与红三军(也就是后来恢复番号的红二军团)成功会师,红二、六军团合兵一处,转战湘黔边区。
中央红军冒死突破湘江后,北上湘西的道路被堵死,被迫进入贵州。黎平会议后,红军分兵两路西进,左纵队经剑河、台江、施秉、黄平,于1934年12月底进入瓮安,到达瓮安县境老坟嘴时再次分兵。
左路红军:12月28日,红三军团在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参谋长邓萍率领下,以四师十团为前卫,从黄平县旧州出发,经松洞进入瓮安县境,一路上勇夺垛丁关、奇袭黄泥凼、攻占瓮安县城,实现一天之内的三战三捷,攻占瓮安县城后除了留下少量部队警戒黄平、平越(今福泉)方向之敌外,军团主力离开瓮安县境,渡过清水江抢占位于开阳县境内的乌江茶山关渡口。
右路红军:以红一军团二师四团为前卫,12月28日从黄平旧州出发,经松洞进入瓮安县境蔡家湾,沿着红六军团之前的行军路线,于29日占领猴场。之后,经下司街、木老坪、天文,于31日抵达乌江江界河渡口南岸老街、犹家坝一带,后续部队沿此路线跟进。12月31日下午,中央机关、红军总部进驻猴场。
彪炳史册的猴场会议在1934年12月31日下午召开了,中央领导人来到猴场后没有经过休息就直接召开了政治局会议,足见当年军情之紧迫。早在12月18日结束的黎平会议上就做出了试图以遵义为中心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决定,但是在西进途中,以李德、博古为代表的领导却否定黎平会议的决定,吵着要掉头东进湖南。于是,再一次召开政治局会议、统一领导思想成为摆在红军眼前最迫切的任务。会议仍然由周恩来主持,一开始博古先发了言,他坚持红军不要过乌江,也不要去遵义建立根据地,紧接着李德也附和着说乌江有可能成为红军的第二条湘江。大家围绕“北上”还是“东进”的问题展开激烈争论。
会上毛泽东主席发了言,他陈述了红军必须过乌江的四条理由:第一,如果这个时候掉头东进,那么好不容易突围出来的三万多名红军将士有可能再一次陷入敌军的重兵包围之中,面临全军覆没的危险;第二,红军自离开根据地以来,经过长时间的长途行军作战,将士的衣物、粮食、弹药、体力都得不到补充和休整,红军急需一个相对安全的地方解决以上问题;第三,乌江虽然号称“天险”,但是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红军一旦过了乌江,可以利用乌江之险阻击尾追的国民党之敌;第四,当时贵州仍然处于地方军阀割据的状态,各军阀之间、地方军阀与国民党中央军之间都存在着各式各样的矛盾,这样的矛盾可以为红军所利用。由于自第五次反围剿以来红军遭受到的巨大损失早就引起了很多领导和将士的不满,毛泽东的意见得到大多数人,特别是王稼祥和张闻天的支持。会议结束后作出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关于渡江后新的行动方针的决定》,基本上剥夺了李德和博古的军事指挥权,会议决定立即强渡乌江,北上遵义。这次会议从1934年12月31日下午一直召开到第二天凌晨,成为了中共党史和军事上唯一的一次一会跨两年的会议。
1934年12月31日,中央红军一军团二师四团进抵乌江江界河渡口南岸犹家坝、老街一带。当地渔民中间流传这样一种说法:要过乌江,必须具备三个条件“两大一好”,即大木船,大晴天,好船夫。可是,红军面对的是波滔汹涌的江水、漫天飞舞的雪花、以及国民党重兵的阻击、还有两岸巍峨的高山。1935年1月1日,四团团长耿飚、政委杨成武亲自到江边组织侦察和向群众调查,提出佯攻对岸渡口、主攻对岸老虎洞的计划。计划经上级批准后,立刻进行战斗动员和战斗准备。2日上午和夜晚,渡江突击队先后进行泅渡和偷渡,未达目的。3日拂晓举行强渡,在昨夜偷渡过江隐伏的毛正华等5名勇士配合和炮兵连的炮火支援下,奋勇攻占敌军阵地。红军工兵乘势在渡口强架浮桥,大部队冲过浮桥猛烈攻击,敌军全部溃逃,素有“天险”之称的乌江就这样被红军踩在脚下。强渡乌江战斗的胜利是中央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的重大军事胜利之一。
刘伯承元帅在《回顾长征》一书中有这样一段话:“红军四渡赤水以后,除留一支小部队牵制敌人外,其余急行军通过枫香坝,南渡乌江,直逼贵阳,并且分兵一部东击瓮安、黄平。”其中的“分兵一部”指的就是由林彪、聂荣臻率领的红一军团。为进一步迷惑敌人,给敌人造成中央红军将东渡清水江,进入瓮安后重返湘西之势,1935年4月5日,红一军团在清水江沿岸架设浮桥。6日,红一军团从开阳向东渡过清水江,进入瓮安境内的白沙、建中一带,造成红军东渡清水江,重返湘西与红二、六军团会合的姿态。7日,红一军团继续在白沙、建中一带大造声势,伪装成红军主力,加大宣传红军将重返湘西的力度,积极开展打富济贫活动,同时与红军中央纵队造成合围贵阳之势。红军的这一部署,让蒋介石产生了严重错觉,急调滇军赶赴贵阳救驾,这刚好中了毛泽东“示形于东,意在西进”的计谋,达到了毛泽东“只要将滇军调出来就是胜利”的目的。8日,中央红军跳出了蒋介石的包围圈,经青岩,惠水向云南方向前进。在瓮安白沙、建中一带担任迷惑和警戒任务的红一军团,从建中出发经平定营进入牛场。9日,红一军团从牛场出发,转入道坪后进入贵定县新巴乡,自此离开瓮安。
红军长征期间,在瓮安过了两个年。第一个是阳历年,即1934年12月31日,虽然在老百姓的心中阳历年没有农历年热闹,但是接近年关,猴场街上天天都像赶场似的非常热闹,准备采办过年的货物了。中央红军在这一天来到瓮安猴场,并于当天下午开始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结束后,红军开仓放粮,分地主家的浮财给穷人,“杀财富佬家的猪过年!”,这个年,老百姓怎么也忘不了。
第二个便是农历年。1935年11月19日,红二、六军团2万多人在贺龙、任弼时、萧克、王震等率领下,从湖南桑植出发,突围西征,南下湘中,西进贵州。1936年1月20日,经石阡、余庆,兵临瓮安县境。红二、六军团从20日进入瓮安开始,至26日全部离开,在瓮安停留了一个星期的时间,其中,1月23日,农历乙亥年腊月廿九,当天正是除夕,红二、六军团在贺龙、萧克的率领下来到瓮安县城,原本特别冷清的街上一下子热闹了起来,部队大力开展政治宣传、打富济贫和扩军活动,与穷人们欢欢喜喜地过了一个闹热年,老百姓习惯的把这个年叫做“红军年”。“红军年”就这样流传了下来,特别是对于红六军团幸存的官兵来说,他们已经是第二次来到瓮安了。后来,红二、六军团绕过贵阳,袭占修文,在清镇鸭池河渡口渡过乌江,占领黔西、大定(今大方)、毕节,进入云贵川边广大乌蒙山区,顺利完成战略转移,为后面红二方面军的建立积蓄了宝贵的革命力量。
第三部分:鱼水情深感瓮安
自1934年10月3日红六军团第一次进入瓮安,至1936年1月26日红二、六军团离开瓮安时止,前后历时共一年零三个月,红六军团,中央红军,红一军团,红二、六军团先后经过瓮安县境。在此期间,召开了被周恩来誉为“伟大转折前夜”的猴场会议;强渡乌江的胜利是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的第一个大胜仗;建立了长征途中第一个农民武装政权等重大历史事件。红军用实际行动向群众宣传革命真理,为劳苦大众指明一条翻身做主人的光明大道,淳朴的老百姓接受了红军的革命思想,为红军带路、撑船,扎竹筏、救治伤员等等,红军将士与老百姓结下了深厚的鱼水感情。红军四过瓮安,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四次路过,她是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现实主义的完美结合,红军大力传播革命真理,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诠释着史诗般的长征精神。
历史无数次证明,历史是人民创造的,因为那是我们的根,有了根,才会骄傲地昂起头颅,豪迈地勇往直前,生生不息……猴场会议的《决定》昭示我们,只有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优良的作风把人民紧紧团结在一起,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才能充分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不断推动历史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漫漫长征路,铮铮华夏骨,让我们一起留住这段伟大的红色记忆,让岁月铭记今天的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