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干部团 休养连旧址
为了适应战争形势的需要,中央红军离开根据地前夕,临时组建了两个特殊的连队,一个是红军干部团,另一个是休养连。
干部团由中央苏区四所红军学校(即:红军大学,红军第一、二步兵学校,红军特科学校)和一些地方干部组成,归中央军委建制,由红军干部团领导,下辖三个步兵营、一个特科营(情报科)、一个上级干部队(简称“上干队”,队长是红军大学教员肖劲光),共1480余人。干部团由第一步兵学校校长陈赓担任团长,宋任穷任政治委员,钟伟剑任参谋长(1935年2月,钟伟剑在二占遵义战斗中牺牲,参谋长由朝鲜籍红军将领毕士悌接任)。当时红军中干部非常缺乏,长征中,干部团随中革军委机关行动,其主要任务是:保障党中央和军委机关的安全,不但为部队储备、培训和输送干部,必要时还是中央纵队的一支重要部队,参加战斗(如:土城战斗)。
休养连是由老弱病残和女红军战士组成的一支特殊连队,其中还有中央红军领导的夫人,由红军第二梯队司令员何长工亲自担任队长,随红军一起长征。红军来到猴场后,休养连和红军干部团团部就驻扎在这座院子里。长征中的女红军义务照顾伤员,背运物资,任务繁重,一路上积极开展打富济贫和宣传革命思想活动,有效地拉近了红军和老百姓之间的感情,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特殊的贡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后,很多女战士都嫁给了红军中的将领。
这座院子修建于清朝晚期,正房五间,左右两边各有一座厢房,原来的宅子主人姓傅,解放后分给多户人家共同居住,一直保存了下来。2006年地方政府将此宅收回做了修缮,并布展陈列。展柜里有复原的担架,打草鞋专用的草鞋凳和长征途中编的一些红军歌曲。
三十女杰包括:
1、 中央局秘书长邓颖超(周恩来夫人),
2、 军委机要秘书贺子珍(毛泽东夫人),
3、 前线司令部指导员康克清(朱德夫人),
4、 江西省工农监察委员会主席蔡畅(李富春夫人),
5、 国家政治保卫局机要工作员谢飞(后来成为刘少奇夫人),
6、 中央局妇女部长李坚真(后与邓振询结婚),
7、 少共中央局组织部长刘英(后为张闻天夫人),
8、 中华全国总工会女工部长刘群先(博古夫人),
9、 军委武装总动员部副部长金维映(李维汉夫人),
10、 苏维埃国家银行会计钱希钧(毛泽民夫人),
11、 苏维埃中央政府艺术局局长李伯钊(杨尚昆夫人),
12、 福建省委妇女部长邓六金(后与曾山结婚),
13、 兴国县妇女主任危秀英(后与钟赤兵结婚),
14、 粤赣省委妇女部长刘彩香(长征途中与毕占云结婚),
15、 粤赣省委妇女部副部长李桂英,
16、 闽粤省委书记陈慧清(邓发夫人),
17、 中央党校学员吴富莲,
18、 少共中央青妇干事王泉媛(在遵义与王首道结婚),
19、 军委总卫生部兵站医院政委周越华(贺诚夫人),
20、 红军大学教官丘一涵,
21、 红军大学教官吴仲廉,
22、 中央妇女部秘书甘棠,
23、 少共中央巡视员廖似光(凯丰夫人),
24、 少共中央局干事肖月华(李德夫人),
25、 闽粤赣特委组织干事谢小梅(罗明夫人,红军渡过北盘江离开贵州后,罗明夫妇奉命留下来开展地方工作),
26、 苏维埃大学学员钟月林(后与宋任穷结婚),
27、 中央机关合作社主任杨厚珍,
28、 军委二局报务员李建华,
29、 中央政府办公厅秘书危拱之,
30、 女红军曾玉(未被批准参加长征,自己跟着部队到达遵义)。
干部团相关人物:
1、团长陈赓,(1903—1961年),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卓越领导人,新中国国防科技、教育事业的奠基者之一。1952年,毛泽东主席点将陈赓筹建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哈军工)。中央特科重要领导人之一。历经北伐、南昌起义、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朝鲜战争,援越抗美战争,为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汗马功劳。1955年被授予大将军衔。曾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2、政委宋任穷,(1909-2005 ),原名宋韵琴。中国人民解放军高级将领。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荣获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3、参谋长毕士悌,(1898年-1936年2月22日),原名金勋(朝鲜语:김훈),又名杨宁、杨林,朝鲜平安北道人,中国工农红军将领。1921年6月,毕考入云南讲武堂学习,1924年以全校第一名毕业。1925年毕又考入黄埔军校,任教官,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1月,毕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独立团三营营长,作为先锋参加了汀泗桥战役和贺胜桥战役。
1927年8月1日,毕参加南昌起义。
1934年10月10日,毕士悌随军委干部团开始长征,1935年2月,担任军委干部团参谋长。4月30日,毕率领干部团前卫连强行军180余里,夺取了皎平渡,保证红军主力安全渡过金沙江。9月,红一方面军与陕北红军会师后,毕任红十五军团第七十五师参谋长。
1936年1月,毕率部参加东征,在强渡黄河时受重伤,2月22日逝世。在两万五千里长征的铁流中,至少有30名朝鲜籍的干部和战士与中国红军并肩征战,军委干部团的参谋长毕士悌便是他们中间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