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86 010 65683881

注册 登录

木黄会师纪念馆



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馆原名“水府宫”,建于清嘉庆二十一年(即公元1816年),距今将近两百年的历史。因1934年10月24日,红二六军团会师于木黄而得名。

纪念馆是二进高封火墙围护对称封闭式古建筑,通面阔13.9米,通高9.1米,占地面积887.2平方米,建筑面积579.5平方米。由戏楼,天井,前厅,后厅,领导住室组成。1986年,县人民政府将会师军部旧址辟为“纪念馆”,肖克将军亲笔题写馆名。自1997年以来,纪念馆先后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全民国防基地”。2006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六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天井南墙彩绘的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图”,北墙彩绘的是“红二六军团木黄会师路线图”。

1933年10月,蒋介石调集100万军队,对我江西中央根据地进行第五次“围剿”,由于王明“左”倾机会主义路线的错误领导,中央红军无法打破敌人的包围,部队人员越打越少,根据地越打越小,形势日益危急。在此情况下,为了实行战略转移,1934年8月中央命令湘赣苏区的红六军团进行西征,执行长征先遣队的任务。历尽艰辛的红六军团主力,于1934年10月24日在木黄与先期到达的红三军主要领导人胜利会师。

黔东革命根据地又称“黔东特区”或“黔东苏区”,是红二军团离开湘鄂西苏区以后创立的一块独立的革命根据地,它包括贵州的沿河,德江,印江,松桃以及重庆酉阳,秀山等部分地域。

1934年5月14日,红三军团离开四川彭水,西渡乌江,由沿河县金竹乡进入了我们贵州。5月31日,攻克沿河县城。 也在此时,印江北部“神兵”为了摆脱官吏豪绅的种种剥削和压迫,公推代表冉少波出发寻找红军。

冉少波是1929年黄埔军校第六期毕业,因不满国民党军队的种种劣径,毕业后回家参加“神兵”。后作为神兵代表出发寻找红军。

红三军攻克沿河县城以后,便在黔东地区陆续展开了政权建设和激烈的武装斗争。

6月初,红三军抵达刀坝场、沙子坡。多次召开群众大会,向开明地主和广大贫苦群众宣传党的宗旨,党的群众路线,号召人们开展土地革命,建立自己的人民民主政权。

在1934年6月19日,红三军团抵达德江枫香溪,召开了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会议做出三个决定:

一、建立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

二、回复红军党,团组织和政治机关;

三、组织干部大队,深入基层发动群众。

枫香溪会议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建立革命根据地热潮在黔东大地掀起了。

1934年7月21日至22日,在沿河县铅厂坝张家祠堂内召开了第一次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大会主要决定了成立黔东特区革命委员会,并设在沿河白石溪土地湾。

此次大会的胜利召开,正式建立了黔东人民的革命政府,标志着云贵高原上第一块红色革命政权建立起来了。

黔东苏区一共建立了17个区革命委员会,73个乡苏维埃政府,5个独立团,30支游击大队和游击队。17个区革命委员会当中,在印江县境一共建立了四个,分别是旧寨坝、罗南溪、喻家岩和官塘区革委。

在当时的武装力量建设中,印江独立团成立于1934年7月,团长张均望,副团长宁国学。独立团成立之后,在镇压土豪劣绅,保卫苏区的战斗中,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烂坝沟遭遇战中,敌我两军短兵相接,团长张均望亲自断后,在掩护部队撤退的过程中不幸牺牲。此次战斗过后,印江独立团正式编入黔东独立师,在红军主力转移湘西以后,他们仍转战于梵净山麓,在黔东苏区坚持最后的战斗。

黔东特区苏维埃政府建立以后,引起了蒋介石的恐慌。他急派川湘黔三省军阀围攻黔东革命根据地。红三军在各游击队的配合下,多次粉碎了国民党的围剿,壮大了红军,保卫了苏区。特别是攻占了木黄,这为后来迎接红六军团的到来创造了非常有利的条件。

红军标语八条,于2010年7月征集于刀坝乡罗南溪村杨胜齐家:反对国民党,红军是为工人和农民而战,红军是工人和农民的军队,佃户不完地主的税,穷人不还地主的钱,保护来往行商,红军不拿农民和工人的一针一线等。

红六军团西征。红六军团于1934年6月组建。1934年7月23日,中央命令红六军团退出湘赣根据地,向湖南中部挺进,与红二军团(即红三军)取得联系。8月12日在湖南桂东县寨南圩正式成立红六军团领导机关和军政委员会:任弼时为中央代表,军团长肖克,政委王震,参谋长李达,政治部主任张子意。军政委员会为红六军团最高领导机关,由任弼时、肖克、王震三同志组成,主席任弼时,肖克、王震为委员。全军团9千余人,辖第十七师、第十八师和红军随营学校 。9月4日,红六军团突破重围,渡过湘江,从锦屏,黎平一带,进入贵州,向红三军所在的黔东苏区靠拢。

10月7日,红六军团经过石阡甘溪时,遭到广西军阀的围剿,红军主力被截成3截,损失非常惨重。为此,在甘溪特地建立了“甘溪战斗纪念碑”以纪念此战役。

为了掩护红六军团的转移,10月16日,红十八师五十二团在师长龙云和团长田海清的带领下在石阡困牛山与敌军激战三天三夜,最后弹尽粮绝,100多名红军战士,宁死不屈,集体跳崖,壮烈牺牲。

红军主力转移后经英家槽进入印江,进驻到缠溪镇。过永义,翻越落坳,在五甲村古柏树下与前来迎接的红三军先头部队会合。

1934年10月24日,红六军团与红三军在木黄胜利会师,这也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的第一次会师,是一次团结的会师,胜利的会师。此次会师标志着红六军团胜利完成了中央赋予的战略任务,标志着两军进入新的历史转折点,为后来红二方面军的诞生奠定了坚实基础。两军团胜利会师后,又开辟了新的革命根据地,吸引和拖住了大量敌军,有力策应了遵义会议的胜利召开。

会师后,两军领导人在水府宫也就是这个位置这张桌子面前召开紧急会议,会议作出三个决定:

1、决定两军并肩作战,由贺龙,关向应,任弼时统一指挥;

2、确定两军前进方向,向湖南永顺方向前进,开辟新的苏区;

3、留下黔东独立师,策应并掩护红二、红六军团主力的转移。

黔东独立师,在师长王泽光,政委段苏权的带领下以梵净山护国寺为中心,开展激烈的游击战争。在战争过程中,很多红军战士把他们年轻的热血和生命洒在了黔东这片红色土地上。

为了缅怀革命先烈发扬红军的光荣传统,1977年,在木黄镇将军山上新建了木黄会师纪念碑。碑身呈军旗形,碑高14.26米,象征红二、红六军团会师时间,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王震题写碑名:中国工农红军第二第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

几十年以来,当年的老红军依然惦记着老区人民和老区经济的发展。1983年以来,他们重走长征路,重返会师地。

1984年元月,原红六军团团长肖克重访木黄,在纪念碑前留影

1983年11月15日,原红六军团宣传部长黔东独立师政委段苏权重返印江。段苏权当年在战斗中负伤,是由黔东游击队员李通珍同志背回到师部,50年之后两人再次相遇,在纪念碑留影。李通珍当年与红军部队失散后一直守在水府宫内,直到1986年。

1990年11月15日,原红六军团老红军王恩茂重访会师地。

1983年6月,原红六军团老红军张铚秀重返印江,在纪念碑前与群众回忆当年的会师情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