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江古迹
一、川黔大路、盐道
川黔大路,北从刀靶乡入境,经泥沟铺、老君关,过乌江渡,向南经霸王坡、美竹箐、养龙站、五里堡、十字路、青山沟出境。境内路段蜿蜒丛山中,长约20公里、宽1.5~2米。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平息播州杨应龙叛乱后,整修川黔中大路, 在元代驿道上重设乌江驿站。清初,镇境内路段曾是盐运商道。是川盐入黔四大商道盐运干道之一。民国时修川黔公路(今210国道),部分盐道改建为公路,部分路段废弃, 或垦为耕地。尚存的部分清代盐道, 从刀靶水盘折南下,过泥沟铺, 翻苏麻坎, 至乌江链子桥过江后,由今乌江渡发电站大坝南端冲谷爬升, 从石刻摩崖(铁索横江)左侧登玉龙山口, 至关岩,经后寨入养龙站。今石板小路犹存。
二、乌江浮桥
明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三月,贵州总兵童元镇领官军进攻播州,官军在乌江渡乘船过江,攻打播州要隘乌江关,官军烧毁乌江关,烟蔽十里。 三月十二日, 贵州监军道按察使杨寅秋 “亲抵乌江关山顶,将各哨分扎山头,居高阻险。督兵齐力搭架浮桥,以通(南岸)老营”。三月十七日,播州兵数万人从刀靶水包抄直扑乌江关,“永顺兵慌乱退奔,坝阳兵相继投奔,过河及半,奸细砍断桥缆”,大批官兵掉入江中淹死。
民国20年(1931年),乌江渡口码头建成后,因冬季水位下降,大型木船无法摆渡,架设浮桥1座,多艘大木船横江排列为桥身, 用钢绳连扣,上铺木板,供人畜车辆通过。夏撤冬架,历时数年。
民国24年(1935年)2月28日,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部两个师在遵义战役中被红军打败,溃军争抢上浮桥奔往南岸,吴奇伟军长过桥后,溃军蜂拥上浮桥,桥链断,大批人马掉入江中掩死。
1949年11月29日,解放军工兵营在抢修被国民党溃军炸毁的乌江铁桥前,曾在乌江渡架设浮桥一座,便于运送部队及军需物资过江。1950年5月15日,铁桥维修竣工后拆除。
三、乌江铁索桥
清光绪六年(1880年),贵州巡抚岑毓英奏请在乌江渡上游的安皋建铁索桥一座,当年冬月开工。光绪九年(1883年)六月竣工,取名“修义桥”。光绪十三年(1887年),铁链被洪水冲断数根,人马还可勉强通行。十九年(1893年),洪水高过桥面数尺,铁索全被冲断。至民国初年,阅江楼、铁索桥已荡然无存。民国28年(1939年),又在铁索桥旧址兴建一座公路铁桥。1970年后拆掉公路大桥,在其旧址兴建乌江渡水库大坝。
四、渡口
在老乌江街西200米,古今皆称“乌江渡”。自古为交通要津,明代在渡口设乌江驿站。清光绪五年(1879年),四川总督丁宝祯兼办盐务,修理黔中道路、桥梁,以七万金交黔商,专作乌江义渡制田收谷。初制大船二只,小船四只,三年一更。光绪六年(1880年),贵州巡抚岑毓英奏请在渡口上游五里安皋建铁索桥,取代乌江渡,十九年(1893年)被洪水冲毁。民国24年(1935年),在川黔公路乌江两岸修码头,建造汽车渡船3艘。同年10月,贵州公路管理局制定《整理乌江渡暂行办法》,派员常驻乌江,专管人马、车辆过渡事宜,南北两岸各雇工4名。25年增设渡船4艘,渡工48名。抗日战争中,行车量日增,民国28年5月乌江水涨停渡数日,两岸积车300余辆,经数十天抢渡,始将两岸积车渡完。29年,有木质渡船11艘,机动渡船3艘,码头两对,浮桥1座。民国30年(1941年)10月,在铁索桥旧址修建的乌江钢桁构大桥通车,渡口停渡。1949年11月,国民党军队溃逃时将乌江钢桥炸毁。解放后在乌江渡架设浮桥一座,临时解决人和车辆过渡。1950年5月乌江钢桥修复通车,渡口渐废。1970修建乌江渡发电站,乌江钢桥禁行车辆,购机动轮船两艘,解决南来北往汽车过渡。1972年10月,新建的乌江双曲拱公路大桥竣工通车,渡口废弃。
五、双龙寺
一九三五年,工农红军长征途经贵州召开遵义会议期间,红军一个营驻扎于老君关,防守乌江天险,其中一个连驻扎于双龙寺,在此召开群众会议,打土豪、筹军粮,进行革命活动。住持演兴(即陈和尚)将寺内的几大缸菜油、几条肥猪和几千斤粮食提供给红军指站员,为红军补充了给养,增强了战斗力,对防守乌江天险作出了极大贡献。双龙寺是红军驻地,革命遗址,需予以修缮。
六、老君关遗址
又名老军关,镇南关,乌江北岸古代军事要塞,地处临江两山相夹的槽谷中,控扼川黔必经孔道,始建于宋元时代,是播州宣慰司凭借乌江天险构筑的屯军关隘,原有城墻卡门。1928年贵州省主席周西成修建贵阳至桐梓县的“贵北公路”时,将老君关及北关拆除。老君关雄关在现乌江老林场处,墙上石刻“老君关”,城门楼上一额曰“镇南关”。老君关北关遗址当地仍称为“城门斗”,城墙厚为一丈二尺,城门处城墙厚约二丈四尺,城墙高约二丈。从老君关山谷口朝南直下乌江老街,全长500米,以块石、条石筑砌,修建于宋、元间。驿道坡顶以巨石建关一道,称 老君关,即“乌江关”,始建于明朝洪武初年,有重兵驻守。驿道的半山腰处称为 “半关”,设有卡门。红军长征时,老君关的战士,即从古关、驿道下到乌江边侦察敌情,开展革命活动。驿道及左右的山峰,是红军乌江追击战的主要战场,年久失修,待清理复原。老君关内当时还建有过街楼等建筑。 老君关还有明时平播之乱后,双方所有死亡 士兵 集中埋葬之地“万人坟”遗址。
1935年1月7日至17日,红三军团五师一个营奉命驻防乌江,担任警戒,在乌江北岸十余里长的山头设防,营部设在老君关,营长驻叶文华家,有一名连长住刘兆南家,红军则驻扎在双龙寺。红军营长宣传动员群众,建立了老君关农民调查组,有刘兆南等6名成员,配合红军打土豪、分粮食、杀猪分肉给穷人。调查组长刘兆南在红军领导下组织农民打土豪,将在乌江渡厘金卡敲榨勒索过境客商和过渡行人的毛卡员列为打击对象,没收了他掠夺的不义之财。
七、乌江江北老街
江北老街,是乌江渡古渡口的小渔村,旧名乌江渡,老街上游有轮渡渡口及码头,下游有浮桥通往南岸。江北君街老式木构房屋倚山顺江而建,街长300余米,旧时一度繁荣,街上建有盐号,厘金卡 (当地称为税厅)、骡马店、客栈、酒馆、饭馆、鸦片烟馆、杂货铺。世居船工、渡夫、苦力和农民。1935年1月,红三军团五师一个排驻扎乌江老街,每天都要派出一文小部队乘船过江,到江南岸摸敌情,发动群众开展政治、军事活动。船工李树武、蒋炳兴每天为红军划船,到江南查准国民党区长刘继光是大土豪,进行了清查没收和打击。江北老街基本维持原状,红军驻扎过的民房十余栋,须按原状修复。在老街水井上方原有一高楼名叫“横差楼”,民国二十二年乌江“横槎楼”重建时,老君关名士陈子裕(字晋孚)应邀为该楼题写扁额和“仁风远播”碑文。
乌江大事记
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 设乌江驿站。1329年开通顺元(贵阳元改顺元)经乌江镇境至重庆的驿道。
洪武六年(1373年) 重修今贵阳经镇境到重庆干道,并设驿站。
洪武十五年(1382年) 在今乌江街古驿道山顶修建乌江关,并派驻军把守。
万历二十八年(1600年) 正月,贵州宣慰司同知宋承恩领兵数千驻防乌江渡,贵州总兵童元镇领官军三万,剿播州宣慰使杨应龙乱。二月,杨应龙诱敌深入,官军攻占乌江渡。
同治已巳年,播州郡守江先谱整治道路、在老街修建名楼,其额曰“银汉横槎”。
光绪五年(1879年) 四川总督丁宝桢兼办盐务,捐白银7万兩制大木船两艘,并在南北两岸设渡房,境内始有义渡。
光绪六年(1880年) 贵州巡抚岑毓英在渡口上游五里安皋建铁索桥,后于光绪九年(1883),十九年(1893)被两次大洪水冲毁。
民国21年(1932年) 贵州省主席周西成修贵北公路(贵阳至桐梓),乌江至贵阳段公路竣工,境内始有机动车辆通行。
民国24年(1935年)蒋介石为追剿红軍,令贵州、四川两省修通川黔公路,在养龙槽设立贵北公路事务处,负责整修乌江两岸线路、渡口和码头。
是年1月6日 中央红军第三军团全部北渡乌江,进入遵义县,照军委5日22时30分电令,由彭德怀、杨尚昆指挥,五师、六师经尚嵇场、郭家坳、马坪、金鸡进至刀靶水,在镇南关(今老君关)沿江北岸设防,担任镇南关至尚嵇场沿江警戒。军团司令部和红五师师部驻刀靶水。
1月11日 老君关农民调查组成立,农民调查组的领导成员有刘兆南、刘永清、刘远培、姚清云、刘远达、何忠伦6人。
1月13日 黔军王家烈部2个师渡鸭池河,向乌江北岸老君关、刀靶水、螺丝堰推进。
1月16日晚 黔军柏辉章部夜袭刀靶水。17日,红三军团在刀靶水田脚坝阻击黔军柏辉章师,保卫政治局扩大会议顺利进行。
2月28日 中央红军二渡赤水河,回师遵义,红一军团沿公路追击国民党中央军五十九、九十三师溃兵,在乌江渡练子桥至刀靶水胜利结束遵义战役,称“雄师刀靶告大捷”。
民国25年 整修川黔公路乌江至娄山关段。
民国28年(1939年)2月 乌江钢桁构大桥动工修建。12月 日本侵略军飞机入黔轰炸,息烽县在乌江渡设第二防空监视哨,配合驻军护守公路大桥。
民国30年(1941年)10月17日 乌江钢桁构桥竣工通车。
民国36年(1947年)3月 巡察总队一个中队进驻乌江渡守桥护路,翌年3月离境。
1949年11月15日 国民政府第四十四军直属工兵营200余人炸毁乌江大桥一孔。
11月16日晨 解放军第十七军四十九师侦察连在侦察科长王巨胜的带领下,包围了飞越乡公所,俘息烽县“反共自卫军预备团”1连长胡厚刚等30余人,敌1营长胡振华等40余人从息烽前往救援,至养龙站全部被俘。侦察连直赴乌江渡,见公路大桥已被炸毁,返回养龙站。
11月19日 民国刀靶镇公所镇长宋泽下令,将乌江渡北岸全部船筏沉没,阻止人民解放军进军遵义。
12月15日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野战军工兵第6团1营动工复建乌江大桥,次年5月15日竣工通车。
1950年3月29日 杨平舟匪部800余人围攻息烽县。守城干部寡不敌众,乌江工兵营1排前往增援。匪兵望风逃遁。息烽县长阳明村率机关干部撤往乌江渡。
红军长征过乌江
1935年1月7日至17日,2月28日至31日,3月31日至4月1日,中央红军3次驻乌江地区,历时近3个月,净驻15天。
1月4日,红三军团四师由瓮安渡过清水江,以先遣队逼进开阳桃子台,侦察乌江渡河点;六师由龙婆渡过清水江,先遣队逼进开阳茶山关、楠木渡侦察渡河点;五师由中坪出发,随六师之后渡过清水江。
1月5日,红三军团六师在茶山关、楠木渡过乌江,向遵义县尚稽前进。军委要求:三军团应控制茶山关、镇南关(即老君关),阻敌北进,掩护军委纵队进驻遵义。军团司令部驻尚稽场。
1月6日,2时,朱德以万万火急电示彭德怀、杨尚昆:三军团渡江后主要任务是截断遵义、贵阳交通,并扼守乌江北岸。因此,三军团应迅速以一个师循乌江北岸向老君关(镇南关)开进。红三军团四师、五师从茶山关、桃子台、楠木渡渡过乌江,四师经尚稽场向遵义开进,五师向老君关疾进。
1月7日,红五师经郭家坳(今新民)进驻贵阳至遵义间交通要道上的刀靶水、老君关、杨方塘、螺蛳堰等地。红三军团司令部随红五师进驻刀靶水万福寺,作战科设在华家盐号。军团长彭德怀与政委杨尚昆住在刀靶水徐家院子(现徐开文家)。红五师部队分别驻刀靶水街上、杨方塘、窝凼、老君关,把守乌江北岸。一支部队驻龙塘坝,镇守偏岩河一带渡口,阻击由贵阳经六广河向遵义开进之敌。红军身着青布衣裳,穿草鞋,背一顶画有红五星、写有中国工农红军字样的斗篷,腰部拴着两枚地瓜手榴弹,吸引了不少群众围观。红军抓住时机,向围观群众展开革命宣传。
1月8日,驻刀靶水地区红军各部队修筑工事,战壕,警戒乌江南岸;各部队派出地方工作人员开展赤化工作。
1月9日,刀靶水苏维埃临时区政府成立,中医师赵克诚担任刀靶水苏维埃临时区政府区长。
1月11日,红三军团各部队在刀靶水,螺蛳堰、杨方塘等驻地分别召开群众会,红军代表强调:中国劳苦大众要摆脱压迫、剥削,只有团结起来,与剥削、压迫穷人的人斗争,才能翻身得解放。红军部队在杨方塘驻地(吴瑶阶家院子)搭起戏台演出文艺节目,宣传红军的主张及政策,启发广大农民群众觉悟。
1月12日,14时,红军总政治部在遵义老城省立第三中学操场召开遵义县群众大会。毛泽东、朱德、陈云、李富春等出席大会并讲话;大会主席宣布成立“遵义县革命委员会”,选举蒙合和等25人为委员。刀靶水土地革命委员会主席阮明武参加了大会。
1月13日,三军团司令部仍驻刀靶水。三军团前出息烽侦察部队在息烽附近与国民党周浑元部遭遇。
1月15日,红三军团军团长彭德怀,政委杨尚昆离开刀靶水,到遵义城参加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史称遵义会议)。
1月16日,凌晨,刀靶水,螺蛳堰红军驻地遭黔军柏辉章部袭击。是日午后,军团长离开会场,赶赴刀靶水指挥作战。中革军委决定野战军向赤水地域转移。命令:一军团集中于松坎地域,向綦江、赤水两方向侦察警戒;三军团向遵义南懒板凳(今南白镇)地域集中;五军团由团溪地域向遵义、桐梓地域转移;九军团由绥阳、湄潭、牛场地域向桐梓方向转移;军委纵队和总司令部仍留驻遵义。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继续举行。
17日凌晨2时左右,驻刀靶水的红三军团五师与黔敌柏辉章部作战,将其诱到田脚坝埋伏圈内。为了不伤害老百姓,红军大部队摆在田脚坝高处埋伏,小部队在刀靶街上诱敌。在诱敌作战中牺牲红军战士15名。田脚坝阻击战后,红三军团司令部由刀靶水移驻懒板凳。
1月18日,朱德电令各军团继续向赤水、土城地域集中。三军团司令部驻懒板凳。部队缩编,撤销第六师番号。缩编后三军团辖第四、五师和独立团。
1月19日,红三军团节节抗御从贵阳向遵义开进的国民党“追剿军”10个师,掩护中央纵队向赤水方向转移,并撤离懒板凳。
1月28日至3月1日,红一、三军团向从红花岗,老鸦山战场溃败的国民党中央军发起追击,把中央军吴奇伟部追到乌江南岸,胜利结束遵义战役。一军团某部在刀靶水后山追击途中活捉吴奇伟某团团长1名。
3月28日,红军四渡赤水,三进遵义县向南进入今金沙县,抵达乌江北岸。
3月29日,红一军团一师三团强渡梯子岩渡口成功,迅速占领大塘、江口渡口,架浮桥掩护主力南渡乌江。
3月30日,红一军团主力由大塘口浮桥过江入驻牛场(流长);红三军团由梯子岩浮桥过江,由新场入驻牛场;红五军团从大塘、江口渡口浮桥过江入驻牛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率中央军委纵队,编为第一、二纵队,达金沙后山。
3月31日,红军分3路向息烽县境东南挺进。红一军团为左路分两支,一支经中寨进入镇镜,进驻养龙站;另一支经头道河、潮水进驻黑神庙。红三军团为右路,经鹿窝进驻九庄,红五军团分两路,一路经青杠林至鹿窝,会同红三军团进驻九庄;另一路经新场,竹花至九庄露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随一方面军第一、二纵队从梯子岩、大塘渡口过江进驻牛场。
4月1日,红一军团从黔西县后山(今属金沙县)梯子岩南渡乌江,进至乌江南岸养龙站,分两路出发,一路离开镇境东行至江土,转南驰至石头田;另一路离开养龙站北上石头田,两路会合后返南行至养龙司转西南行,至黑神庙与另一支会合,进抵息烽县西南、西北,掩护全军通过川黔公路。
4月2日,中央纵队经甘溪、小鹿窝、雷打石、大林、冗坝进驻青山中寨村;红三军团与红五军团同时开进,经石洞入驻猫场。
4月3日,中央纵队经坪上、下坝、安马村出息烽县境至开阳羊场;红一军从阳朗经下红马,翻越野狼鸡岭入开阳;红三军团、红五军团经南冲桥、梨安、新萝村入修文县境。
民国二十三年十二月初一日至初二日(1935年1月5日至6日),彭德怀、杨尚昆率领的中央红军第三军团第五师和第六师十七团,从茶山关渡口过乌江进入遵义县。根据中央政政治局黎平会议关于建立以遵义为中心的川黔边根据地的决定,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简称中革军委)主席朱德、副主席周恩来、王稼祥于1月7日至21时签发《关于我野战军渡江后行动部署的指示》,命令第三军团进驻懒板凳、螺蛳堰、刀靶水、尚稽镇、鸭溪镇地域,向开阳、息烽、贵阳、黔西发展川黔边根据地。
红三军团大部队1月6日从尚稽出发,1月7日凌晨进驻刀靶水。红三军司令部和第五师师部、军团直属队和第五师直属队、李天佑师长、钟赤兵政委住在刀靶水街上万福寺;红军部队分别入驻刀靶水街上萧家院子、回龙栈房、华家盐号、街后吴家寨、北街徐文才家院子、街上汪真礼家院子、吴家寨西侧李绍尧院子、钟家坪老庙子(现青龙寺)、杨方塘吴瑶阶宅院、老君关叶文华、刘兆南家,双龙寺、乌江渡老乌江街等地。
打土豪
乌江边的老君关调查组,没收了土豪刘国林的财物。陈和尚是双龙寺住持,与驻守乌江的国民党保卫队大队长赵真如常有往来。马和尚住在江南岸东庙,平常同军阀、官僚往来甚密,专门给军阀提供情报;驻乌江的红军发动江南、江北群众,打击这两个土豪。没收马、陈二人的财产之前,有的群众怕红军在乌江住不长,不敢去。一位红军班长动员说:就是我们走了,将来你们也要分田地。反动派称我们是“共匪”,一“共”我们就回来了,打消了群众的顾虑。红军战士和群众没收陈和尚几千斤粮食,一大缸菜油,几条大肥猪;同时还没收了马和尚养来孝敬军阀、官僚的鸡、猪和从农民手中剥夺的粮食。
马、陈二人被打土豪后,住在江南美竹箐的土匪头子,国民党下级军官、保长、哥老会首柴炳兴对红军恨之入骨,跑到黑神庙和息烽县政府,搬来国民党军队袭击红军,被红军赶回美竹箐。
驻在乌江渡的红军,每天都要派出一支小部队去江南活动,乌江渡船工李树成、蒋炳兴和北岸老街群众申洪修等,每天都要为红军摆渡划船,带路侦察敌情。红军根据江南群众举报,查准了国民党区长刘继光是大土豪,即发动江北、江南群众打击了刘继光,江北李树明,刘焕明两位青年参加了这次斗争。在打土豪叶文彬时,叶指使他老婆找到红军,装成开明的样子,要红军先把远处的土豪打完后,再去她家杀猪、挑谷子,结果远处土豪没有打完,红军就撤走了。
农民调查组配合红军打土豪,同时也组织农民开展打土豪的活动。乌江渡厘金卡有个毛卡员,专门在渡口利用权力敲诈勒索过境客商,刁难过渡行人,农民调查组将他列为打击对象,没收了他掠取的不义之财。
乌江渡追击战
一、霸王坡攻击战
民国23年腊月初八(1935年1月12日),红三军团某部由刀靶水突至乌江渡,南渡乌江至霸王坡,与守敌黔军李成章团激战4小时,歼敌一营,敌余部溃入息烽县城。初九日(1月13日),敌第二路军总指挥薛岳令周浑元两个师由筑入境救援,红三军团某部退守乌江北岸。
二、乌江追歼战
民国24年正月二十五日(1935年2月28日)下午4时,国民党中央军吴奇伟部在遵义老鸦山战败,急令两师残部往南撤退。红一军团一师沿川黔古道直插乌江链子桥北端高地,拦截国民党溃兵,红二师沿川黔公路尾追。是日24时和次日零时35分,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接连下达两道命令,要求红军“注意两侧包围,压迫其走乌江而消灭之,以竟全功。”红一军团政委聂荣臻接到命令,在懒板凳马路边召集会议鼓动说:“我们疲劳,敌人比我们更疲劳,我们没有吃饭,敌人也没有吃饭,我们要不顾一切疲劳把敌人赶到乌江去喝水。”红军战士奋起直追。逃在最前面的敌553、555团乱成一团,拼命乱挤逃命,挡住了吴奇伟的坐车。刚逃到刀靶水,吴奇伟就接到薛岳从贵阳打来的电话,命令他不准撤退过乌江,又接到90师师长欧震电话,说他们已进到乌江南岸。吴奇伟令90师开到乌江北岸接应,遭到欧震拒绝。吴奇伟刚退到乌江北岸,就遭到红一军团一师火力袭击,吴奇伟在数十名官兵扶持下挤上浮桥,逃往南岸,敌官兵见军长过江,惊恐万状,拼命涌上浮桥争逃南岸,浮挤缆索断,桥上官兵尽落江中。吴带残兵千余,当晚退守息烽县城。乌江追击战中红军击毙、击伤敌100余,俘1800多人,缴获各种枪炮2000余支,子弹十万发,取得遵义战役全面胜利。
三、南渡乌江战斗
民国24年二月二十五日(1935年3月29日)下午4时,红一军团一师三团伪装黔军王家烈部队,从黔西县梯子岩乌江边偷渡,被南岸守敌九十三师邓营、息烽县九庄区区长兼防河常备队队长罗国辅部发现阻击。晚7时,红三团一营二连75名勇士,各携长、短枪,组成渡江突击队,在炮火掩护下,乘筏强渡梯子岩渡口成功。夜12时,与师工兵连架通浮桥,全团过江。二营趋下游至青杠林,与丁家岩前来增援的敌邓营石连相遇,激战2小时,攻占小冬堡制高点,打断敌石连长左手,石带余部逃往牛场。红三团直插上游大塘渡口,将守敌赶往牛场,黄沙渡守敌弃阵,逃至修文六广。次日中午,红三团攻克牛场。红军南渡乌江战斗,击溃守敌1个营、常备队2个排400余人,毙敌3人,伤10余人,俘虏10人。
[乌江渡摩崖]
这幅“乌江渡”摩崖石刻长10米, 高3米 ,为纪念红军乌江渡战斗的胜利,乌江镇政府1998年雕造,后面着“集毛泽东诗词手迹”,请大家猜猜看,“乌江渡”这三个大字,分别是毛泽东主席哪一首诗词中的手迹?[乌蒙磅礴走泥丸]、[江山如此多娇]、[大渡桥横铁索寒]。这几个红色大字笔力雄劲,潇洒不凡,红军的伟绩丰功,与天地共存。乌江渡自古以来为交通要道,明洪武年间,朝廷在这里设乌江驿站,传送军机文书。清光绪五年(1879),四川总督丁宝祯办盐务,在乌江渡两岸设渡房,用7万两白银,造大船两艘,渡夫摆渡。1935年,国民政府在此修码头两对,浮桥一座,有汽车渡船三艘,木渡船11艘,专渡来往车辆,人马,洪水期间停渡。渡口一直繁荣到1940年,今存遗址。
[梯子岩红军渡口]
女士们,先生们,现在我们来到职国工农红军南渡乌江的梯子岩渡口。1935年2月,毛泽东同志指挥红军二渡赤水河,攻克娄山关,重占遵义城,歼敌24个团后,向西三渡赤水,把敌人22个师,30万军队吸引到川南、黔北。红烟又突然掉头向四渡赤水河。3月27日,红军主力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南强行军,到达遵义县枫香,鸭溪后,兵分三路直捣乌江北岸,抢险飞渡。3月29日,红军先头部队在上游手扒岩突破乌江,3月30至31日,一军团在乌江大塘,三烟团在江口,五军团及中央纵队在梯子岩全突破敌江防工事,架浮桥渡过乌江天险。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首长就是从这里渡江的。红军把围追堵截的四十万敌军甩在乌江以北,红军过江后直插贵阳,蒋介石急调滇军保驾,红军趁虚西进云南,巧渡金沙江,挥师北上,取得了战略转移中具有决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