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超祖居
邓颖超祖居位于光山县司马光中路白云巷内,原称贡院街。祖居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共分东、西二个四合院;现存房屋50余间,是一座典型的具有楚文化与徽派文化相结合特征的清代建筑。2006年6月祖居被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现被辟为河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省重点红色旅游景区;2008年3月申报为国家级AAA景区。中共光山县纪律检查委员会、县人民检察院也将祖居定为光山县党员、国家公务员“廉政文化教育基地”,把祖居作为对全县党员和公务员进行艰苦奋斗教育和廉政文化教育的重要载体。
祖居东院为邓颖超塑像瞻仰堂和东西厢房;西院为邓颖超生平展、绣楼、后花园的兵器展、廉政风范展和碑廊、书房,以及数十位国家级领导的题词题字等景点。
瞻仰堂的汉白玉半身塑像是邓颖超生前秘书赵炜夫妇以及她的干女儿李湄夫妇出资在河北曲阳塑就,于2005年9月赠给祖居。这块盆景石是敬爱的周总理和邓颖超生前亲手挑选的,曾经摆放在中南海他们的书桌上。
邓颖超同志生平事迹展室
邓颖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她在7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毫不保留地奉献了自己的一切。她的一生是无私奉献、艰苦奋斗的一生,这里展出有邓颖超生前使用过的衣物和生活用品,这些衣物上还留有缝补的痕迹。
邓颖超和周恩来夫妇两位伟人虽官居高位,但一生却非常清贫,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邓颖超和周恩来夫妇工资收入大部分用于资助困难同志和抚养烈士遗孤,身后她留下的全部存款不超过5000元,这些钱都作为党费全部上交给了组织。
邓颖超生活上非常简朴。在她的住室及个人办公室里,没有一件很像样的家具和办公用品,祖居内有一块从北京中南海西花厅赠送过来的盆景石是周总理夫妇利用闲暇时间亲手制作的。邓颖超生前没有一件高档华丽的衣服,她穿的两个背心都是补了又补,她临走时穿的寿衣,是她平时补了又补而舍不得多穿的一件黑色华达呢西装;逝世用的骨灰盒子是原来周总理逝世时用过的。
“三年困难时期”,邓颖超夫妇在西花厅空地上种菜时,为了节省开支,还自费打了一口“自力更生井”。她一生清正廉洁,从不收受礼品,个别特殊朋友赠送的礼品,都转送给了一些青年妇女单位或组织,并交待赠送者的名文落实,可谓廉洁自律的典范。
邓氏家族的主卧房,在光山又称夫妻房。这里有一组儿童用具,儿童站箱、儿童坐椅、儿童睡床。过去妇女在田间劳作时将不会走路孩子放在站箱里面比较安全。儿童坐椅的制作十分精巧,里面有轮可以向四面旋转。儿童睡床,平时孩子可以坐在里面,面前放上吃的玩的,困了的时候铺上被子就可以睡觉。桌上放着邓颖超的父亲邓廷忠做御前侍卫时佩带的腰刀,现被定为二级文物。
祖居东院地势明显高于西院,因为光山流传的一个古老习俗,盖房子讲究“宁可东边高万丈,不让西边抬头望”,东边为重头重首。
西院的绣楼分为福禄寿三厅。福厅的纳紫门正对首东方有迎接东方祥瑞之气,紫气东来之意。两边的石头窗户刻有佛教万字文有辟邪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