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寨会议旧址
花山寨会议旧址,位于河南省光山县城西南20公里的南王岗乡花山寨村。现为革命传统教育基地,是重走红军路、追索当年红军战斗历程的体验地。1934年11月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在此召开第十四次常委会议,决定红二十五军长征。
1934年11月10日,中共鄂豫皖省委率红二十五军到达光山城西南的花山寨,和鄂东北道委书记郑位三、中共中央来人程子华胜利相会。11日,中共鄂豫皖省委书记徐宝珊,在花山寨西南的一个小村庄里召开了第十四次省委常务会议,郑位三、程子华等参加。会上,程子华传达了周恩来代表中共中央和军委对鄂豫皖根据地的指示。周恩来对红军二十五军出路问题指示说:“中央已经决定了红军主力要作战略转移,去建立新的根据地,这样部队就能得到发展。同时能把敌军主力引走,减轻根据地的压力。根据地的敌军减少了,留下的部分武装就能长期坚持,也就能够保存老根据地…….”。
会议通过充分讨论后,一致拥护中共中央指示,决定红十五军作战略转移。决定的要旨是:一、省委立即率领红二十五军实行战略转移,为发展红军和创新根据地而斗争;二、为宣传党的主张,扩大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政治影响,行动中部队对外称“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三、留下一部分红军武装,再次组建红二十八军,继续坚持鄂豫皖边区的武装斗争。
会后,对红二十五军领导人作了调整。省委决定:中共中央派来的程子华任军长,徐海东任副军长,吴焕先任政委,戴季英任政治部主任,郑位三任秘书长。新任军长程子华率领红二十五军到罗山殷家湾、何家冲进行整编,撤消师一级建制,军直辖二二三团、二二四团、二二五团和手枪团。
1934年11月16日,中共鄂豫皖省委率领红二十五军,高举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的红旗北上。并发布了《中国工农红军北上抗日第二先遣队宣言》。
花山寨会议的历史意义
鄂豫皖省委在与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领导了红二十五军长征,有其重大历史意义。红二十五军的长征,调动了国民党军30多个团的兵力,尾追西去,从而减轻了对鄂豫皖根据地的压力,使留下来的部分武装得以长期坚持,老根据地也得以保存。后来,红二十五军先期到达陕北,胜利结束长征。红二十五军与西北红军第26、第27军合编为红军第15军团,徐海东任军团长,刘志丹任副军团长兼参谋长,程子华任政治委员,红二十五军被改编为红十五军团第75师。大别山哺育出的这支英雄劲旅又驰骋、纵横于万里征途中。“毛泽东主席曾称赞红二十五军的远征为中国革命立了大功。”红二十五军长征的战斗历程,载入了红军长征的史册。”
花山寨会议,是鄂豫皖苏区历史上一次著名的重大决策会议。宛若航船舵上的指南针,它指明了“远航”的方向;宛如浓雾中的一盏塔灯,它昭示了“行动”的目标,沉淀出了引航成果,也成就了红二十五军长征的辉煌;将军回忆了她,典籍记载了她,史家评述了她,她将铭刻青史,万古生辉。
花山寨会议旧址的碑文
全国第一次文物普查之后,1984年1月,光山县人民政府就公布花山寨会议旧址为“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划定了文物保护单位的范围,并在花山寨脚下的闸晏公路旁边树立水泥板碑一座。碑正面刻着“1934年11月11日,鄂豫皖省委在花山寨召开省委常委会议,传达党中央指示,决定红二十五军长征”等文字。
1995年,此碑损坏,光山县文物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改立砖混青石碑,铭文同上。青石碑立在花山寨山麓的东北角。2009年3月,花山寨会议旧址被列为“信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