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若飞故居
这里是我党久经考验的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杰出的政治家、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王若飞同志出生和童年生活的地方。
故居位于安顺城北,旧时也称为北街,始建于清代,是王若飞曾祖父所建,占地1900平方米,是木石结构的小青瓦四合院。
故居于1991年重新修缮后对外开放。
【朝门 廊道】
朝门檐下挂着黑底金字“王若飞故居”横楹大匾,是1991年4月8日聂荣臻元帅为故居开馆日亲笔题写的。
朝门临街,先时安顺的街道都比较窄小,路面多为石板铺成,街边是木石结构的小青瓦房,整个小城精致典雅。临街的房屋多为铺面,所以朝门比较小。细长的廊道通往内进的住宅,给人以深宅大院、曲径通幽的感觉。
【门楼】
走过廊道,来到了门楼,大家看门楼上方有一块牌匾,“一切要为人民打算”八个大字赫然在目,这是王若飞的手迹,也是王若飞一生光辉思想和革命实践的总结。
【四合院】
四合院由正房、南厢房、北厢房、对厅房合围而成,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虽历经沧桑仍保留当年的模样。庭院的设计具有江南建筑风格和黔中特点,房屋结构布局、雕花门窗采用的是江南建筑的设计风格,而它的石木结构,院坝采用石材铺地,院内的石砌花台、石头鱼缸等,则充分体现了黔中石头建筑的特点和风格。
【四合院——影壁】
石影壁也叫照壁,是汉族传统四合院建筑特有的部分,古代称为萧墙,因此有“祸起萧墙”一说。旧时人们认为自己宅中不断有鬼来访,修上一堵墙以断鬼的来路,据说小鬼只会走直线,不会转弯。当然,这只是民间传说而已。照壁可以烘托气氛,增加住宅的气势,在风水学上用于导气、遮挡视线,或用于辟邪。这种建筑形式在北方比较常见,在南方却很稀有,尤其在安顺,是否绝无仅有有待考证,但非常罕见却是肯定的。而且,照壁所有用材质也有一定的规制,宫廷、寺庙多用琉璃,民间照壁多用砖瓦,石头照壁在民间极为罕见。这面照壁保存如此完好,十分珍贵。
【四合院——紫荆花树】
影壁前栽种的是两棵紫荆花树,一到夏天,满树红花,十分美丽。紫荆花树在旧时的安顺多植于有庭院的讲究人家。紫荆花树又被称为“兄弟树”,象征兄弟和睦,家族兴旺。
【四合院——正房】
正房比南北厢房高出三级台阶,有层层高、步步高之意,俗话说的:厢不压正,奴不欺主。正房坐西朝东,因为道家讲紫气东来,说的是东方有祥瑞之气。从风水学看来,面临“紫气”的东窗是非常吉祥的,敞开东窗,祥瑞吉气源源不绝,使得家运生生不息。
正房中间是堂屋,屋里陈设的家具都是王若飞家当时所使用的原物,是十分珍贵的文物。堂屋是家庭团聚、议事、招待客人的地方,相当于客厅。安顺的传统习俗要供奉神榜,神榜的位置有讲究,一定要安放在堂屋之上,神榜正中写上“天地君亲师位”。
堂屋右侧为南次间,前半间是起居室,后半间是王若飞的祖父和嫡亲祖母杨氏居住的卧室。屋里陈设的都是清代的家具,很有江南特色,座椅的靠背都是垂直的,人坐在上面,身子坐得笔直,即为“正襟危坐”,充分体现了封建时代的礼仪。屋内挂有字画,可以看出王若飞出生在书香门第的大家庭。
正房的北次间房,布局跟南次间一样,前半间是客房,后半间作卧室,189610月11日,王若飞就是出生在这间屋内。王若飞自幼深受曾祖父的宠爱。家里给他取名运笙,号继仁,期望他为王家光宗耀祖。
【四合院——北厢房】
北厢房是王若飞的三叔王孝恭一家居住的地方。这种长条凳叫做春凳,可坐多人,靠背椅也有了斜度。从家俱的陈设上可以想象这里经常有客人光临,热闹非常,也可以看出这是一个好客之家。
【四合院——对厅房】
对厅房是四合院格局的配房,多是帮工和看门人居住,影壁把对厅房和正房隔开,外人一般是看不到这里的。按照传统的等级观念,对厅房绝不能高于正房,否则叫“奴欺主”。对厅房的北次间安置了石磨、石碓、石臼等器物,王若飞的母亲常在这里劳作,操持家务。童年王若飞也常在这里帮助母亲干活,过早体验了生活的艰辛。
【四合院——蚕房】
蚕房,可以看出,主人依然保持着江南的农耕习惯,养蚕是王若飞家的生活来源之一。
【四合院——杂物间】
杂物间有通道通向后院,现在建成了若飞小学。以前后园里栽有桑树、果木,置有假山石,辟有苑圃等。
【四合院——南厢房】
南厢房是王若飞庶祖母顾氏居住的地方。
王若飞在这里生活了8年。1904年,二舅父黄齐生把王若飞接到贵阳教养,从此走上追求真理的道路,直至为革命事业献身,终生未回过故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