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86 010 65683881

注册 登录

百色起义纪念碑园



百色起义纪念碑园坐落在广西百色市城东路后龙山上,占地面积126亩,1996年4月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全国烈士纪念建筑物重点保护单位,1998年被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确定为全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习近平、胡锦涛等80多位现任、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先后瞻仰了百色起义纪念碑。

百色起义纪念碑高23.9米,碑体的造型是直刺苍穹的红缨大刀,又像一面迎风飘扬的旗帜,高高地耸立在纪念碑园的中央,昭示着革命者顽强不屈的精神和力量,记录了80余年前那场“红旗卷起农奴戟”的光辉历史。碑体上方凸显着“1929”——百色起义的年份。碑座正面是邓小平同志亲笔题写的“百色起义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13个金色大字。

碑座南面的浮雕分别以浴血奋战、英勇牺牲、革命胜利为主题,栩栩如生地再现了百色起义的历史风云。

1929年12月11日,在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和张云逸等发动和领导下,百色起义胜利举行。这天百色起义庆祝大会在百色城东门广场(今百色饭店处)举行,工人、农民、士兵、居民和师生数千人参加大会。大会举行献军旗、献印章仪式,宣布百色起义取得胜利,宣布中国红军第七军诞生。

红七军成立后进行了一系列的战斗,巩固和发展了革命根据地。这组浮雕反映的是“隆安战役”的悲壮场面。“隆安战役”是红七军成立后,在邓小平、张云逸、李明瑞、韦拔群等红七军领导人的共同指挥下,与国民党反动军队展开的第一次重大战役。隆安位于右江下游,东邻南宁,是右江革命根据地的前沿。1930年1月4日,红七军解放了隆安城,并建立了红色政权和隆安县农民赤卫队。红军在隆安的发展趋势,使国民党桂系军阀在广西的反动统治受到严重威胁。1930年2月初,国民党反动军队5000多人,从南宁向右江革命根据地进犯。为了保卫红色政权,红七军2000余名指战员在隆安城外与敌人激战3个昼夜,在敌我力量悬殊的情况下,打退敌人的多次进攻,击毙敌军500多人,胜利完成了战略任务。但因敌众我寡,红七军牺牲300余人,第一纵队政治部主任沈静斋在突围中不幸落入敌手,在隆安县城英勇就义。 


【纪念碑碑文】


百色起义的记事碑文,概述了百色起义的过程及其历史意义。1929年12月11日,中共中央代表邓小平和张云逸、李明瑞、陈豪人、雷经天、韦拔群等领导由我党掌握的广西警备第四大队、教导总队和右江地区农军,胜利举行百色起义,创建了中国红军第七军。中共中央任命邓小平为红军前委书记、政治委员,张云逸为军长。同日,在恩隆(今田东)县平马镇召开右江地区第一届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右江苏维埃政府,雷经天任主席,韦拔群等10人任委员。随后,右江地区有16个县相继建立革命政权,形成全国瞩目的拥有3万平方公里、100万人口、逾万人武装力量的右江革命根据地。

1930年11月,红七军主力奉命离开右江,经过桂黔湘粤赣五省边界7000里的艰苦征战,于1931年7月到达江西与中央红军汇合,编入红三军团,成为人民军队南征北战的一支劲旅。

百色起义是中国共产党在边疆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工作的成功典范,为探索中国革命道路提供了重要经验,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为铭记百色起义这一光荣的历史,缅怀革命先烈的英雄业绩,1984年12月百色市人民政府修建了百色起义纪念碑,又于2006年12月修缮此碑。

 

【碑体北面】


汉白玉浮雕是统战工作,反映的是1929年夏天,中央代表邓小平在广西开展统战工作的情景。1929年夏天,蒋桂战争结束后,主政广西的俞作柏、李明瑞希望能与中国共产党合作,以巩固他们的地位。借此机会,中共中央和中共广东省委派出邓小平(当时化名邓斌)等40多位干部来到广西南宁。他们一是通过的党的内部关系,安排党派来的干部到俞作柏、李明瑞的军政部门任职;二是邓小平以广西省政府秘书的身份为掩护,亲自对俞作柏、李明瑞等开展统战工作,推动他们在政治上作必要的改革,允许开展工农运动,释放被关押的共产党员和进步人士。

中间的浮雕是武装起义:1929年10月30日,中共广东省委决定成立中共广西前敌委员会,邓小平任书记,统一左右江地区党和军事的指挥。1929年11月初,派往上海汇报工作的龚饮冰回到百色,传达中共中央关于举行百色起义成立红七军的指示。邓小平召开前委会议,传达中央的命令和指示,决定于12月11日宣布起义。

第一组浮雕是农民运动:广西农民运动的先驱和卓越领袖韦拔群于1925—1927年在东兰县武篆开办三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为学员讲授中国革命史、经济学常识、农民协会组织章程和广东等地农运经验等课程,培养了500多名农民运动骨干,在右江地区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民运动。


【广场、主入口】


瞻仰广场东西两侧矗立着两组群雕,一组刻画了红七军战士和赤卫队员紧握刀枪,投身革命洪流的场面;另一组再现了各族人民欢庆胜利的情景。纪念碑园主入口为灰白色花岗岩构筑的阶梯,阶梯高49米、宽11米,共314级台阶。(314有两种说法:一是当时修建百色起义纪念碑时百色地区的总人口为314万人;二是取自数学圆周率π,寓意着百色起义的革命精神世代相传,生生不息。)

百色的老城区也称“鹅城”。 百色,是由壮语中的原始村落“博涩寨”的名称而来的,意思是洗衣服的好地方。清朝在分田州土州设立厅制之后,在雍正七年(公元 1729年)设置百色厅,这是百色这个名字第一次出现在世人面前。从1730年建城至今,已有283年的历史。老城区是百色市教育科技中心、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用地约8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为12万人;南面龙景新区也称江南区,是百色市未来的行政办公、文化教育、金融商业中心,建设用地约15平方公里,规划人口规模约15万人。2008年以来,我市全面实施“创园”工作,打造具有鲜明特色的“红色福地、绿色家园”,2013年5月18日,百色市被住建部正式授予“国家园林城市”。


  【雕塑】


题为《英魂千秋》的雕塑是由我国著名雕塑家叶毓山先生创作的。雕塑高9米、长8.2米、宽4.2米,共有10个人物头像,材质为四川雅安红砂岩。雕塑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塑造右江革命根据地军民英勇的群体形象。雕塑人物悲愤而坚毅的神情、拼搏的姿势、残破的枪支、褴褛的衣衫以及红色砂岩营造出的凝重氛围,表现了革命先辈威武不屈、不怕牺牲、勇往直前、奋斗到底的英雄气概。镌刻在雕塑底座上的3988位烈士的名单和雕塑后面的无名烈士碑,寄托了人们对革命先烈的无限敬仰和不尽的追思。

 园内松柏滴翠,红棉怒放,碧草如茵,亭台隐现,既庄严肃穆,又幽静秀雅。从碑前广场向南远眺,百色城“一围青山一江水,半城绿树半城楼”的美景尽收眼底。

百色起义纪念碑园与周边的百色起义纪念馆、红七军军部旧址、红七军政治部旧址遥相呼应,既是缅怀革命先烈、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的重要场所,也是全国著名的红色旅游风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