壮乡将军纪念馆
壮乡将军纪念馆是壮乡英雄文化园主要建设项目,两层框架结构,建筑风格充分体现了现代建筑艺术的同时,又融入了壮族文化和民居建筑风格,气势恢弘。纪念馆长76米,高20米,宽40米,纪念馆前设置十五级台阶。一楼主要陈展韦国清将军生平的文物史料,二楼主要陈列布展韦国清同志廉政专题和张云逸、李天佑、韦杰、莫文骅、冼恒汉、覃 健、韦祖珍、卢绍武、吴 西、朱鹤云、欧致富、姜茂生、黄一平、黄惠良、黄新友、袁也烈、覃仕冕、覃国翰、肖远久等19位从红七军、红八军成长的开国将军的生平文物史料,以及部分红军长征时间、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时期常用过的轻型武器展厅。
壮乡将军纪念馆内陈列布展大量的、珍贵的图文资料,并融入场景、沙盘模型、雕塑、油画、多媒体演绎等展示形式和声、光、电等现代化展示手段,具有较强的视听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
序厅中韦国清的戎装铜像英姿挺拔、步履矫健,身后的浮雕墙群山巍峨,喻示壮乡英雄从大山走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天面上一片红色天空闪耀着金色光芒,喻示韦国清这颗壮乡将星在东兰、广西、中国的红色历史中永远闪亮。
韦国清同志是壮族人民的优秀儿子,中国共产党久经考验的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人民解放军杰出的军事指挥员和政治工作领导者,卓越的国际主义战士,共和国党和国家领导人。韦国清上将为中国人民的革命和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的精力,他的功绩将永载史册。
第一部分 英雄出少年 百战耀将星
这一展厅展示韦国清从出生到共和国诞生的峥嵘岁月。36年的时间跨度,一位壮家少年走出山门,经过血与火的洗礼,最终成为共和国的开国名将。
第一单元 动荡家国
这个单元主要介绍韦国清出生前后整个国家和东兰的时代背景。首先是武昌起义,推翻了几千年的封建统治;其次是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的革命找到了前进的方向。然后就是韦拔群领导的东兰农民运动。韦国清的祖父韦廷繁和父亲韦宗典都跟随韦拔群闹革命,是东兰农民运动的骨干,父亲韦宗典最初担任区农民协会副会长,后参加农民自卫军。韦国清崇拜拔哥,也敬佩自己的父亲,时常帮父亲为农会干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这些是小时候韦国清为家里干农活和为农会做事场景。
第二单元 改名从军
韦国清,原名韦邦宽。1926年到1927年,他的父亲、祖父相继被反动当局杀害,这在韦国清幼小的心灵里埋下了仇恨的种子,年仅15岁的他便义无反顾地参加农民自卫军,为了不连累家人,小邦宽从此改名韦国清。也开始了他戎马一生、纵横四海的革命生涯。
1929年12月11日,邓小平、张云逸和韦拔群等人领导发动百色起义,宣告成立红军第七军。16岁的韦国清参加了百色起义,成为一名光荣的红军战士,担任宣传员。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
第三单元 两次长征
韦国清在红军时期参加过两次长征。一次是随红七军北上转战千里到中央苏区,另一次参加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0年11月,红七军在河池整编,主力部队奉命北上。在邓小平、张云逸的率领下,韦国清随红七军主力艰苦转战于桂、黔、粤、湘、赣五省区,行程七千里,于1931年7月在江西于都与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胜利会师,完成了北上江西、与中央红军会合的使命。这次远征,被后人形象地称为“小长征”。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进行战略大转移,韦国清随红军开始了伟大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突破乌江天险、抢渡金沙江等战役中积累经验,建立战功。
1935年5月30日干部团从安顺场出发追赶主力部队,韦国清面临三大考验:一是爬雪山。他率领特科营以无所畏惧的信念和奋勇献身的精神,跨越绵延千里的大雪山。二是过草地。此时,韦国清任特科团代团长,他与宋任穷政委率特科团越过大草地。三是反对张国焘分裂中共中央和红军,坚决跟随红军北上抗日。
1935年11月,22岁的韦国清参加了著名的直罗镇战役,在战役中他不幸身负重伤。毛泽东评价直罗镇战役时说:“直罗镇一战,中央红军同西北红军兄弟般的团结粉碎了卖国贼蒋介石向着陕甘宁边区的‘围剿’,给党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的任务,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第四单元 抗日烽火
抗日战争爆发后,韦国清先后任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校长,抗日军政大学第一分校训练部部长、副校长兼教育长。他积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晋东南敌后艰苦的环境中,坚持办学,为八路军培养了大批军政人才。
1941年,韦国清任新四军第四师九旅旅长兼淮北军区第一军分区司令员和中共淮北区第一地委书记。先后率部发起陈道口、青阳镇、马公店、朱家岗、山子头、淮北张楼等战斗。在朱家岗战斗中,指挥九旅二十六团全体指战员沉着应战,英勇阻击,先后打退日伪军10次冲锋,取得了粉碎日伪军对淮北地区30余天“大扫荡”的胜利。
1943 年秋,新四军四师9 旅为朱家岗战斗牺牲的73 位烈士召开追悼大会。
1944 年7 月,韦国清指挥九旅攻打泗县北之张楼,拔掉了盘踞该地六年半的一个伪军总队,歼敌500余人。
1945 年5 月,新四军第四师与淮北军区为迎接全国战略大反攻在路东召开军事会议。
1944年9月13日,新四军第四师长彭雪枫牺牲后,党中央电示华中局,决定调张爱萍任四师师长,韦国清就任第四师副师长。10月13日,新四军军部决定,成立路西战役野战指挥部,韦国清担任总指挥,指挥西进战役,歼敌3600多人,恢复和巩固了东起津浦路、西止商亳公路、北自陇海路、南迄涡河的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受到军部通令嘉奖。
第五单元 解放战争
抗战胜利后,韦国清担任新四军第二纵队副司令员兼任军调处中共方面代表。后任山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第二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苏北兵团司令员、第三野战军第十兵团政委。韦国清充分施展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率领大兵团转战山东、江苏、安徽、河南、浙江、福建诸省,指挥了孟良崮、淮海、渡江、上海等重大的战役,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不朽的战功。
1955年9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度,百战沙场、战功卓著的韦国清被授予上将军衔,并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在全国57位上将中,少数民族只有四位,韦国清是唯一的壮族上将。
第二展厅 援越立奇功 异国留美名
这个展厅主要展示从1950年到1956年,韦国清率中国顾问团援越抗法的历程,展示了一个卓越的国际主义战士的突出贡献。展厅分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 奉命赴越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法国凭借军事优势,在美帝国主义的帮助下,封锁了中越边界,分割包围越南抗战根据地。尽管越南军民进行了三年多的抗法斗争,由于国力弱小,武器匮乏,抗战形势十分严峻。
此时,新中国刚刚成立四个月,百废待兴,既要医治战争创伤,又要抗美援朝。可是,当毛主席得知胡志明提出抗法所需军事援助之后,坚决给予支持。
毛主席等中央领导考虑到韦国清身经百战,又是邻近越南的广西人。所以,在考虑给越南派军事顾问团时,首先想到的就是由韦国清担任团长。
第二单元 连战连捷
中央赋予军事顾问团的任务:一是帮助越南打胜仗,驱逐法国侵略者;二是帮助越南建设正规军队。从1950年8月军事顾问团抵达越南到1954年印度支那停战,越南人民军先后举行了边界、中游、东北、京平、和平、西北、上寮、奠边府等八次较大的战役。这几次战役,从决策到战役过程的组织实施,都是在军事顾问团的帮助下进行的,均取得了连战连捷。
第三单元 军队建设
这里展示的1950年至1953年,在抗法战争中,在中国军事顾问团的帮助下,越南人民军经过实战锻炼、军事训练和组织装备整编等,实现了从游击战到运动战的转变,由小规模攻坚战到大规模攻坚战的转变,为后来在奠边府进行大决战作军事上准备。
第四单元 决战奠边府
重点介绍闻名世界的经典战例——奠边府战役。韦国清以顽强的革命意志,直接在参与指挥对越南抗法战争胜利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大决战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奠边府是越南西北高原上一块非常美丽的小盆地。南北长18公里,东西宽6至8公里,四面环山,人烟稀少,交通闭塞。法军在这里投注了血本,建有49个据点,分为8个据点群,3个防御分区。配有步兵、伞兵、105榴弹营、155榴炮连、工兵营、坦克连、1个空军飞行队,法军每天200架次飞机向奠边府空运400吨物资,总兵力在4万人,奠边府内核心据点为1.6万人。
当战役发展到第二阶段,部队伤亡较大时,越军高级干部中滋长了消极畏难情绪,有的甚至不愿打下去,主张撤出战斗。针对这种情况,韦国清发挥其思想政治工作的特长,提出了在奠边府战役中政治工作方面的一些问题的建议,指出了部队中存在的思想问题,要求部队要树立坚决顽强的战斗意志和必胜信心,发扬不怕苦、不怕死的英雄气概,对违反军纪、临阵逃脱者,坚决给予法办。
韦国清发挥政治思想工作优势,要求越南人民军发动人民群众支援前线。
1954年5月7日下午5时3分,越军攻入法军卡斯特里将军指挥所,卡斯特里将军宣布奠边府战役停止战斗,无条件投降。
奠边府战役的胜利,是中越两国人民的共同胜利,再次证明了一切非正义、侵略者的力量,最终都是要失败的。
军事顾问团在越南工作的后期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帮助人民军整编部队和进行正规建设。第一步,1954年10月底完成现有六个步兵师的整编和四个炮兵师的组成。第二步,1955年5月底完成其余部队和总部机关的整编。1955年12月24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防部、外交部联合发出《关于撤消我国驻越南军事顾问团改派军事专家的决定》。此后,中国援越军事顾问团陆续回国,到1956年3月中旬全部回国。韦国清出色地完成了党中央和毛主席交给的任务,为发展中越两国人民的革命友谊立下了不朽功勋。
第三部分 深情献两广 躬政为家乡
第一单元:肩负重托 回乡就职
1955年2月,广西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选举韦国清为省长。当时他还在援越抗法战场上担任中国军事顾问团团长。1956年6月下旬,韦国清带着中央领导同志的鼓励和嘱咐,到广西任职。
第二单元:深入实际 调查研究
遵照毛泽东“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教导,韦国清和自治区其他领导,坚持走党的群众路线,深入城市、乡村、部队、学校、厂矿、企业调查研究。20年间,广西的山山水水,千峰万壑,溪涧江河,都留下了他的足迹,也留下了他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的优良作风。
1964年至1965年间,韦国清同志化名“韦东”到武鸣县城厢区梁同公社蹲点,开展“四清”工作。在长达9个月的工作中,韦国清自始至终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参加集体生产劳动,帮助群众解决实际问题。
第三单元:殚思竭虑 建设广西
韦国清主政广西期间,正值全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时期。他亲自主持制定全面建设和发展广西的总体规划,团结带领广西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恢复和发展工农业生产,努力推进经济、科学、文化建设事业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1956年,中共中央提议在广西建立省一级壮族自治区。1958年3月5日,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会上,韦国清当选为广西壮族自治区首任主席。
3月14日,南宁各族各界6万多人隆重集会,热烈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的纪念日原为3月5日,韦国清建议把庆祝纪念日推延至深秋,与“百色起义”纪念日、“友谊关”解放日合一,1978年经自治区报请中央同意,自治区成立纪念日改为12月11日。
韦国清对发展广西农业成绩卓著。广西现有的25个大型水库和100多个中型水库,基本上都是在他任内建成的,至今仍发挥重要作用。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广西满目疮痍,工业几乎是一片空白。1958年,毛泽东在参加南宁会议时曾经半开玩笑地说,南宁只有两个半烟囱,一个是电厂,一个是砖瓦厂,另外那半个是他下榻的明园饭店锅炉房。
韦国清是广西工业建设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在极度困难的条件下,韦国清精心策划,组织班子,亲自北上求援。在中央的支持下,建设了一批基础工业项目。他还积极发展地方支农工业,发展日用工业品,开发大化等红水河梯级电站等,为自治区的工业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20年中,广西工业产值增长7.8倍。
1958年1月,南宁会议期间,毛主席同意广西提出的建设柳州钢铁厂、西津水电站和柳州化肥厂3个重点项目。此后,柳州水泥厂、南宁化工厂、南宁冶炼厂等一批骨干企业也相继建成投产。广西的工业,从此才算是真正的起步。请看今日柳钢,历经50多年的风雨历程,现已建成年产千万钢规模,成为华南地区最大的钢铁基地,广西最大的工业企业。还前后两批引进上海工厂到广西落户,填补了广西工作的许多空白,为带动广西工业的迅速发展的挥了极重要作用。
韦国清认为,广西缺煤,但水力资源丰富,解决工业用电只能靠水力发电,建设大批水电站。其中西津水电站是获准上马的第一批水电站之一。电站建设过程中,几乎每一道难关都是韦国清亲自解决的。
韦国清还作出开发龙江梯级电站决定,由龙江转战红水河,韦国清主张把大化作为开发红水河的第一个梯级电站,出了建设大化水电站的决策。1975年,国家批准大化水电站项目建设,从此拉开了开发红水河梯级电站的序幕。
广西的文化、教育和卫生事业建设,离不开韦国清的独特建树。广西大学、广西艺术学院、广西民族学院和广西电影制片厂等得以重建和成立,无不倾注了他的心血。
解放前,广西原有一所综合性大学——广西大学,在新中国建立初期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中被撤销。先后担任过八路军总部随营学校校长、抗日军政大学一分校副校长的韦国清,深知办教育对广西建设的重要。1958年1月,韦国清向毛泽东主席要求重建广西大学,主席答应:还广西一所大学。广西大学在1958年9月得以举行开学典礼,韦国清亲自出任校长。
韦国清十分重视发展广西的文艺事业,对歌舞剧《刘三姐》的创作自始至终给予关心和指导。《刘三姐》能够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成为广西亮丽的名片,与韦国清的关心和扶持密不可分。
南宁剧场、广西体育馆、漓江剧场等一大批文化和体育设施先后建成,成为当时广西的标志性城市坐标。1969年冬,在他的筹划下,天津人民医院等20多个医疗卫生单位的2000多名天津医务工作者,来到广西70个县、170多个公社的基层医疗单位工作,大大加强和提高了广西的医疗力量和水平。
韦国清从广西边防的军事战略地位和经济建设的全局出发,向中南局写报告,要求把钦廉地区北部湾划回广西。1965年,北部湾钦廉地区(包括钦州、北海、合浦、浦北、灵山、防城)又重新划归广西管辖,还了广西一片海。
201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宣告成立。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中国沿海地区经济开发的新亮点喷薄而出。此时此刻,人们自然会想起,正是在韦国清的争取下,广西终于拥有了这片蓝色的海洋,为广西的经济发展创造了非同寻常的环境和条件。
1959年,南宁首座大桥——邕江大桥开始修建,韦国清和覃应机定亲自选点。韦国清极力主张桥面宽要达24米,以适应今后的发展,是当时全国最宽的公路桥。1964年7月,邕江大桥建成通车,从根本上改变了南宁南北交通状况。
南宁市以“半城绿树半城楼”的独特魅力享誉全球,这与韦国清多年来狠抓绿化和环保工作息息相关。他经常带领机关干部,利用星期天和节假日在市区和市郊植树。1965年7月,在上海养病的韦国清抱病给南宁市领导写信,提出要在若干年内,把南宁市建成我国南方山青水秀的美丽城市。
第四单元:睦邻友好 巩固边防
韦国清主政广西期间,我国正面临着台湾当局要“反攻大陆”和美国从南面入侵我国的军事威胁。久经沙场的韦国清深知广西处在边境一线的历史责任,他以军事家的战略眼光,对广西的国防建设及时进行研究和规划建设,并积极发展同越南、老挝等国的友好关系,守好祖国南大门。
广西,祖国的南大门,20年始终边关巩固,睦邻友好。
第五单元 赴广东任职
1975年10月至1977年8月,韦国清被任命为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广州军区第一政委、广州军区党委第二书记。粉碎“四人帮”后,韦国清和中共广东省委、广州军区党委,着手处理“文化大革命”遗留问题,开始进行落实政策和平反冤假错案的工作。
在稳定局势的同时,韦国清一刻也没有放松抓经济工作,强调要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保证广东局势的相对稳定。他先后深入15个县市进行调查研究,与广大干部群众一起从思想、路线、干劲、作风和政策等方面,揭矛盾,找差距,总结经验教训,使广东政治局面稳定,人民安定团结,社会和谐发展,工农业逐步恢复正常,对外贸易逐渐恢复并有所发展,为广东改革开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部分 在京任重职 风范照千秋
第一单元:实事求是 拨乱反正
由于“文革”期间,林彪、“四人帮”长期对军队建设的干扰、破坏,部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整个国家情况一样,受到严重的损害。在这百废待兴的关键时期,韦国清担任总政主任,在治军强军,拨乱反正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
从1979年到1981年3年间,总政受理政策方面的申诉信11513件,接待上访人员3547人次,纠正了3000多起错案。对受刘少奇冤案等株连而被错判的400多起案件予以彻底平反;对遭受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诬陷、迫害的8万余人平反昭雪、恢复名誉;对反右派斗争中划定的5000余名右派分子进行了复查,除个别外,予以改正;对反右倾中被戴上各种政治帽子的1万余人予以平反纠正。
第二单元:致力改革 治军强军
1980年3月初,中共中央军委召开常委扩大会议,作出搞好军队精简整编,改革体制,提高战斗力,加速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建设的重大决策和战略部署。韦国清注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认真探索,总结经验,致力抓好部队政治体制改革,为军队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三单元:呕心沥血 鞠躬尽瘁
1982年9月,中共中央决定,韦国清不再担任总政主任,专心致力于中共中央和全国人大常委会的领导工作。1988年7月30日,他被中央军委主席邓小平授予一级红星功勋荣誉章。1989年他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对制止动乱和平息北京地区反革命暴乱极为关注,对党的事业和社会主义祖国的发展前途充满了必胜信心。为实现党的十二大、十三大确定的伟大战略目标倾注了自己的全部心血。
第四单元:精神不朽 风范长存
1989年6月14日,韦国清同志因病在北京逝世。党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央军委在解放军后勤部礼堂举行吊唁活动,沉痛悼念韦国清同志。中共中央、全国人大、中央军委、中顾委等领导机关以及党和国家领导人邓小平、江泽民、杨尚昆、李鹏、万里、李先念、乔石、姚依林、宋平、李瑞环、王震、温家宝、邓颖超、徐向前、习仲勋、阿沛.阿旺晋美、刘华清、钱学森等分别向韦国清同志献花圈。 6月27日 ,韦国清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举行,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首都各届群众1000多人参加告别仪式。
韦国清同志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为党和人民的利益,为国家和民族的兴旺忘我工作,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他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他那坚定的革命信念、崇高情操和优秀品德,将为全国人民所永远景仰。
第五单元:红色故土 今日壮乡
韦国清生前非常热爱自己的家乡,对家乡人民充满感情,但他始终以大局为重,从不为家乡和亲戚搞特殊化,始终把东兰乃至广西摆在全国各民族的大家庭之中,体现了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伟大情怀和高尚品德。壮乡育英才,红土铸丰碑。如今,壮乡的英雄儿女在党的领导下,继承先辈遗志,发扬革命传统,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取得了巨大成就,一个日新月异、充满生机的新壮乡展示在世人面前。以此告慰将军的英灵。
今日广西
1.深切关怀。建国以来,党中央对广西的发展给予极大的重视和关怀,党和国家领导人先后多次到广西视察工作,为广西经济社会各项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提供了坚强的后盾。
2.农村经济。广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农村一系列重大改革的方针政策,稳步推进农村改革,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有效的促进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飞快发展。
3.工业产业。广西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着力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和基础工作,全区工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迅速发展,工业主导经济的格局初具规模,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
4.基础设施。基础设施建设成就斐然,城镇化进程快速推进。
5.科教文卫。广西的科学技术全面进步,教育事业全面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繁花似锦,精神文明建设成效显著。
6.资源环境。资源节约保护日益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力度空前。
7.对外开放。对外开放全面展开,区域合作广泛加强。
8.民族团结。民族团结盛世典范,边疆巩固社会和谐。
9.美好前景。回顾过去峥嵘岁月,我们豪情满怀;展望未来锦绣前程,我们信心百倍。
今日东兰
1.情系老区。东兰是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上级党委政府非常关注东兰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各级党委政府领导先后多次深入东兰老区考察指导工作,对老区人民倾注了浓浓的深情。
6.美丽家园。光荣的革命历史,奇特的自然风光,多彩的民族文化,丰富的物产资源,构成了“风物还是东兰好”的美丽画卷。这是著名作家曹靖华先生对东兰的赞美,也是对东兰县基本情况的精辟概括。如今,勤劳勇敢的老区人民,在党的富民政策指引下,继承革命前辈的光荣传统,团结奋进,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上取了辉煌的成就,创造出自己美丽和谐的新家园。
韦国清廉政专题厅
“风和邦宽 气正国清”是一副四言嵌名对句,“邦宽”是韦国清的原名,“国清”是他15岁走上革命道路后,为了不连累家人而改的名字。这副对句有两层涵义:一是运用了“风和”和“气正”这两个词高度概括了韦国清上将平易近人、待人友善、一身正气、勤政清廉的高贵品质;另一层涵义则蕴喻着构建和谐社会与党风廉政建设息息相关,唯有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序 言
本展厅通过展示韦国清同志严于律己、勤政为民的动人故事,激励后人继承革命前辈光荣传统,激发伟大的爱国热情,投身祖国的建设事业,弘扬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共产主义精神。
第一单元 清廉源远
这个单元主要介绍韦国清从少年时代起就养成良好的品行,参加红军后夯实了清廉的思想基础,成为爱兵的楷模。说明 廉洁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靠日积月累的学习实践才能形成。
少年时代的韦国清,便对农民的痛苦境遇有着较深刻的了解与切身感受,对广大农民的苦难深为同情,艰苦的生活也锻炼了他坚韧的性格。
16岁的韦国清参加了百色起义,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调到韦拔群领导的红七军三纵队宣传队当宣传员、战士。 频繁的演讲宣传活动,促使他的政治觉悟和思想水平不断提高,奠定了他清正廉洁的思想基础。
参加红军后,韦国清多次接受革命军事教育。
通过几次系统的学习,韦国清的军事水平和政治觉悟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也牢固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同时使他渐渐养成了时时处处率先垂范、从严要求的良好作风,塑造了他一生清廉的高贵品格。
第二单元 勤政为民
韦国清忠诚于党,心系人民,始终把人民群众的疾苦放在心上。他经常深入基层,调查研究,联系群众,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夜以继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党的群众路线的忠实实践者。
韦国清同志1969年12月16日到东兰检查指导工作时指出:现在干部要深入下去,常委留一个在家就成,其他下去参加劳动,参加半天也可以嘛!
1964年,韦国清化名“韦东”和工作队员一起从武鸣县城步行到附近的城厢区梁同公社(现为城东镇的大同村和大梁村),住进了一户贫民的家里,与群众“三同”。在长达9个月的梁同蹲点工作中,年过半百的韦国清自始至终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参加集体生产劳动,与生产队社员一起播种、插秧、耕田、种绿肥、修水利、种果树、植树造林,并为他们解决了通电、架桥、饮水等问题。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老韦”。
第三单元 廉洁典范
韦国清一生坚持原则,严于律己,清正廉洁,秉公办事,在任何时候都视党和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他关怀战友,爱护部下,关心家人,却唯独没有利用职权为自己的亲属谋取私利。他虽然身居高位,但生活俭朴,遵守纪律,始终保持了党员领导干部的高风亮节。
第四单元 无私奉献
韦国清15岁就参加了革命,战争年代,他南征北战,出生入死,功勋卓著,是一位英勇无畏的战斗英雄;和平年代,他在建设第一线战天斗地,不辞辛劳,鞠躬尽瘁,是一位只讲奉献、不求索取的人民公仆,在长期的对敌斗争和祖国建设中忘我工作,无怨无悔,他把自己的一生全部奉献给了党和人民。
将军厅
英雄群雕反映红军战士斗志昂扬,浴血疆场的战斗情景。群雕的背景浮雕是反映红七军远征北上抗日,从红水河到延河,一路艰苦奋战的大型场景。
20世纪初,邓小平、张云逸、韦拔群、李明瑞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发动了威震南疆、彪炳史册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经过血与火的战争洗礼,一大批卓越的指战员经受了锻炼,建立了功业。他们从百色起义、龙州起义走出来后,七千里远征江西,参加中央苏区的反“围剿”战斗,经历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奔赴抗日前线,转战解放中国的各大战场,领导新中国的建设事业,为人民的解放和国家的振兴立下不朽功勋。
1955年和1964年,先后被国务院授予将军军衔的红七军、红八军干部有20位,其中大将1位、上将2位、中将4位、少将13位,壮族13位,广西籍17位,东兰籍5位。本展厅展示的是张云逸、李天佑、韦杰等19位将军的生平事迹。
将星璀璨,英灵长存。20位壮乡英雄的不朽功绩,将永远活在八桂儿女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