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电话:+86 010 65683881

注册 登录

广西邓颖超纪念馆



       邓颖超纪念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朝阳路3号一座古建筑内。邓颖超是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首任总理周恩来的妻子。为了纪念这位在南宁出生,“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毫无保留地奉献了自己一切”的伟大女性。2007年2月4日正值邓颖超诞辰103周年纪念日之时,南宁邓颖超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现已成为南宁重要的廉政教育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第一单元——南宁女儿


       讲述的是邓颖超在南宁的童年生活。邓颖超曾用名邓文淑,小名玉爱。因为父亲邓庭忠曾官任南宁镇台,所以出生于广西南宁。邓颖超的祖籍是河南省光山县。邓颖超的母亲杨振德是位性格顽强、主张自立自强的女性。邓颖超的性格大多受到母亲影响。

       根据邓颖超祖居的建筑风格,并结合南宁传统民居的特点,展厅中复原了邓颖超出生地的四个场景,分别是中堂、天井、穿堂和卧室,这也是晚清地方官吏家庭生活的一个侧面。1904年2月4日邓颖超出生在南宁镇台府后院的砖瓦房里。但是她只在镇台府生活了三年。在她三岁时,父亲因得罪上司遭到陷害,被流放新疆,最后客死异乡。而邓颖超与母亲被赶出镇台府,靠着微薄的积蓄艰难度日。之后,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邓颖超的母亲带着她离开南宁,辗转去往广州、上海、天津等地,过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第二单元——求学任教


        主要讲述了邓颖超求学及任教的经历。邓颖超1910年随母亲来到了天津。邓颖超少年时就立志救国,在天津读书期间曾发表文章,呼吁大家“振起精神,谋国家之进步”。1919年,邓颖超投身轰轰烈烈的“五四”爱国运动,她同周恩来等人共同发起组织进步青年团体———觉悟社,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忱和坚定的革命精神。1920年,邓颖超从女子师范学校毕业后,成为了一名女老师。1923年,邓颖超和同事们一同创办了女星第一补习学校,他们创办这所学校,就是为了让中国的女性脱离失学的苦海,冲破封建礼教的束缚。邓颖超在学校里担任教务长的职位,并且亲自授课。1924年邓颖超在天津成为了一名共青团员,并于1925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从此开启了她的革命之路。


第三单元——革命征程


       主要展示的是1925年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际邓颖超的革命征程。

       1925年,年仅21岁的邓颖超调任中共广东区委委员兼妇女部部长。同年的8月,她和周恩来在广州结婚。1926年,邓颖超在中国国民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她为推进国共合作和统一战线工作,做出了积极的贡献。此后的土地革命时期(1927-1937),无论是在白色恐怖的恶劣环境下,还是转入中央革命根据地工作,邓颖超都经受住了种种考验,并且很好地完成了任务。1934年10月,邓颖超随同红军进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在出发的全部红军中,女同志仅有三十多人,并且邓颖超还被确诊患上了肺结核,但是她仍然克服了困难与病魔,完成了长征。

       在1937-1945年的抗日战争时期,邓颖超致力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战时儿童保护以及促进第二次国共合作等工作。1938年,她与宋美龄在汉口成立了“战时儿童保育会”,邓颖超当选保育会的常务理事,救助在战争中失去家庭的儿童。

       同时邓颖超还以自己最博大最诚挚的爱,关心革命烈士和革命有功同志的亲属和孩子。她与周恩来共同养育了十多位烈士子弟,因而不少孩子都亲切地称她为“邓妈妈”。

       抗日战争胜利后的解放战争时期(1945-1949),邓颖超以中共方面唯一女政协代表身份,出席旧政协会议,为争取国内和平而积极奔走。并在重庆、南京、上海为争取中国的和平、民主而斗争。

       1947年,邓颖超到山西、河北等地搞土改蹲点工作。展柜中展示的是邓颖超与周恩来的通信,信中谈论的是他们在土改工作中的经验与心得。

       1949年3月,邓颖超随党中央从西柏坡进入北平。同年6月份在筹备建立新中国时期,邓颖超携毛泽东和周恩来的亲笔信件到上海邀请宋庆龄北上共商建国大业。随后,中国妇女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平召开,邓颖超被选为全国妇联副主席。


第四单元——浓浓乡情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邓颖超历任国家重要职务,公务繁忙,但对出生地南宁,她仍然怀着浓浓乡情。她不忘乡音,1950年在全国少数民族妇女代表大会期间与南宁代表用乡音亲切交谈,并许诺:“一定返去睇(看望)大家!”1960年她陪同周恩来视察广西之际,就回到南宁看望了广西的父老乡亲。

       1961年3月,邓颖超再次来到南宁,这次她为南宁的妇女们做了辅导报道,并且在原南宁妇联主任田克的陪同下,游览了人民公园镇宁炮台。


第五单元——建设祖国


       在新中国建设时期,邓颖超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 ,为维护妇女儿童权益,为实现祖国统一大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邓颖超虽然没有自己的子嗣,但是却十分关注我国少年儿童的成长。

       邓颖超为增进中国妇女与各国妇女的友谊,推动世界和平,做出了大量的工作,赢得了各国妇女的敬重。展柜中展示的是毛主席写的两首词,在这两首词的上方,毛主席特别批注说,这是邓大姐压迫他写下的,从此我们也可以看出两位伟人的风趣与幽默。

      1976年,邓颖超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先后率领人大代表团出访多个国家。1979年邓颖超在当时朝鲜领导人金日成的陪同下,出席了周恩来铜像的揭幕典礼。

       邓颖超是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和卓越领导人。她曾担任第一、二、三届全国妇联副主席,第四届全国妇联名誉主席。她还开创了中国妇女工作的两个第一。其一, 她参与起草了新中国第一部婚姻法,成为中国妇女获得婚姻自由等权益的法律保障。其二,在邓颖超的提议下诞生了新中国第一批女飞行员。邓颖超说过,在新中国实施了男女平等的政策之后,妇女们也可以为新中国的建设事业贡献力量。


第六单元——革命伴侣


       主要讲述的是邓颖超与周恩来半个多世纪的革命情缘。1925年8月8日,21岁的邓颖超和27岁的周恩来在广州结婚。没有华丽的仪式,也没有宾朋。第二天一早,这对新婚夫妇就分别踏上了他们的革命征程。聚少离多的生活似乎一开始就已注定。

       1939年,邓颖超与周恩来去往重庆指导抗战工作,重庆八路军办事处遭到日军轰炸。周恩来和邓颖超在被炸的楼前相互依偎微笑着合影,以示共产党人临危不惧的革命气概以及乐观的革命精神。

       在周恩来和邓颖超的革命生涯中,夫妻二人常常聚少离多,只能鸿雁传书来寄托对对方的思念。他们共有数百封的书信往来。展厅的展柜中展示有1955年万隆会议召开前夕,邓颖超写给周恩来的信件以及周恩来的回信,以及1964年端午节邓颖超赠与周恩来的《夫妻庆幸诗》。作为杰出的革命家夫妇,周恩来和邓颖超的爱情和婚姻始终与革命事业紧密相连。在他们的通信中,很少看到情侣之间的甜言蜜语,更多的是交流思想,讨论革命工作,洋溢着爱国主义情感。

       虽然,他们的爱情总是与革命交织在一起,但他们在相偕相伴中也不乏浪漫,有时以红叶、海棠花和诗书相互慰籍。海棠花曾经是周恩来的最爱,他们于1970年5月20日的最后一张合影,就是在西花厅的院子里海棠花旁拍摄的。而西花厅也见证了这对革命夫妻与众不同的情感岁月。


第七单元——西花厅岁月


       展厅按照1:1比例复原了邓颖超在中南海西花厅的办公室兼卧室。邓颖超住进西花厅后,一直在这里办公。直到1968年她见周恩来总理夜间在卧室办公时间很长,而且室内空气不好,就把自己的卧室让出来,给总理再放上一张桌子办公,而她自己则把床搬到了办公室。从此,她办公、休息、约人谈话、做室内运动,都是在这20多平方米的“多功能”室内进行。房间墙角放着一部助步器,这个是在她身体状况不好的情况下帮助她步行和运动的一种步行撑扶工具。中间摆放着床,床头朝外,这样方便她每天睁开眼就能看到挂在墙上的母亲的照片,可见她对母亲一直怀有深深的眷恋之情。办公室兼卧室摆设简单,陈设朴实,展示了邓颖超作为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人格魅力。


第八单元——走进永远


       这个单元以照片和实物的形式介绍了邓颖超的晚年生活。纪念馆展厅中展示的所有衣服和鞋子都是由邓颖超的亲属以及身边的工作人员捐赠的真品。这些物品再次验证了邓颖超留给世人最深刻的印象:身居高位,却衣着简朴,平易近人。

       邓颖超1904年2月4日出生于广西南宁,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投身革命,1949年起连任三届全国妇联副主席,1976年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1983年任全国政协主席,1992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这就是邓颖超光辉灿烂的一生。同时,邓颖超也是实践和发扬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楷模。


廉政事迹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邓颖超同志正是发扬和弘扬我党优良作风的楷模。廉政教育展厅一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党风廉政、公仆风范、勤政节俭、全党楷模和举世敬仰。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决定重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并选举产生了由陈云、邓颖超等一百人组成的中纪委,邓颖超当选为第二书记。当选第二书记期间,邓颖超多次发表了关于党风廉政的讲话及文章,这里展出了《坚定不移的搞好党风》的讲话及《一个严格遵守保密纪律的党员》的文章。邓颖超曾说过“我的每一份工作都是党和人民决定的”。邓颖超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首先是她对待权力与待遇的态度。邓颖超是早期中共党员,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凭她的能力、贡献、资历、经验和声望,完全可以胜任党和国家的重要领导职务,但是周恩来始终不予考虑。周恩来曾说“只要我当一天总理,邓颖超就不能到政府里任职。”对于这些,邓颖超很理解。因此,尽管在1949年10月,毛泽东已经签署任命邓颖超为政务院政治法律委员会委员,但邓颖超并未从事这份工作。1976年邓颖超当选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办公厅应要求给她更换汽车和警务人员,但是邓颖超拒绝了。她说“咱们说好了的,职务变了,一切待遇不变。”直至邓颖超当选为全国政协主席,她的一切待遇都没有改变。1980年邓颖超出访法国巴黎,当时飞机经停乌鲁木齐,办公室就安排了红旗车到机场接送邓颖超,邓颖超在电话里得知了这个消息,就拒绝了工作人员,她说“我要和同志们一同乘坐大巴车,这样就可以节省开支了”。

       其次是对待普通民众的态度。邓颖超和周恩来两人都十分节俭,平时穿破的衣服都是重新缝补之后继续使用,而两人共同的收入其中的四分之一都用来帮助身边的工作人员和亲朋好友。邓颖超说,“我拿这些钱帮助了他们,他们也就不会在向国家申请补助,这样我也算是帮国家节约了开支”。 邓颖超严格自律,从不收礼,但却破例收下了一份礼物,就是这件小棉袄,因为这是1976年1月周总理去世时,为了安慰悲痛的邓妈妈,天津天虹服装厂的73名工人自发筹钱缝制后送给她的。邓颖超接到这份贴心的礼物后很感动,委托秘书转交了30元的工本费给这些工人。她非常珍爱这件普通工人赠送的普通棉袄,念念不忘,时时提及,并且在八年后的1984年去天津视察期间,还专门接见了这些工人们,而且要一个不拉地与他们一一握手。

       再是邓颖超对名利、身后事及亲属的态度。1982年,她第一次向中央提交了退休报告。她在报告中提到,她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应该严格的遵守党的退休制度,诚恳的希望中央批准她退休,在党的十二大时亦请勿再照顾。但是因为工作的原因,中央并没有批准她这个请求。经多次申请和坚持,直到1988年中央才批准她退休。邓颖超对待名利如此,对待身后事的处理让人肃然起敬。

       邓颖超在1982年重病期间,重抄了自己之前写的遗嘱,并在遗嘱上新增了两点内容。她在遗嘱中写道,在死后遗体进行解剖、火化;火化后骨灰不保留,撒掉,这是1956年她同周恩来的约定;不搞遗体告别和追悼会;公布这份遗嘱作为她已经去世的消息。在新增的两点中提到,她和周恩来所居住的房屋移交公用,因为房屋是人民所有。她还强调希望党组织和有关领导不要因为她和周恩来的关系给予他们的亲属们特别关怀和照顾,并在遗嘱中写到:此点对端正党风,是非常必要的。


举世敬仰


       1992年7月11日,邓颖超在北京逝世,享年88岁。邓颖超走完了人生的最后历程,虽然她离开了自己挚爱的祖国和人民,但她用伟大精神铸造的丰碑,却永远耸立在人们的心中。

       邓颖超是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是一位认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人,一位始终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放在心上的人。在她70余年的革命生涯中,她为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作出了许多贡献。伟人虽是逝,但其风范长存。邓颖超虽然离开了我们,但是她伟大的精神却永远的留在了我们的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