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江书院建成于1840年(清道光庚子年),是由原宁冈、酃县、茶陵三县的客籍绅民捐款集资修建的,当年也是三县客籍人的最高学府。整座书院,分中、前、后三进,面积2000余平方米,大小合计100多间,现存42间,系砖木结构,内有多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建国后,政府多次拨款按原貌维修。1928年4月底,朱德、陈毅等同志率领的南昌起义保留下来的部分部队和湘南暴动农军来到龙市,与毛泽东同志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这就是著名的“井冈山会师”。4月25日,朱德、陈毅率领的部队到达龙市。4月28日,指挥部队担任掩护任务的毛泽东也回到了龙市,他听说朱德等人住在龙江书院,立即带领几名干部赶来,与朱德等同志会见。接着大家一道登上书院的最高层文星阁,进行了亲切的交谈,参加会面的有毛泽东、朱德、陈毅、王尔琢、张子清、蔡协民、何挺颖、袁文才、何长工、胡少海、黄克诚、龙超清等。毛泽东向大家介绍了井冈山根据地的主要情况;朱德谈了湘南暴动和部队转移上山的经过。在亲切的气氛中,大家商谈了两军会师后的有关事项,并定于5月4日召开军民庆祝大会。工农革命军军官教导队旧址位于龙江书院的中厅“明道堂”。井冈山根据地初创时期,为了培养工农革命军和地方武装的指挥员,1927年11月中旬,在这里创办了第一期军官教导队。教导队的学员由边界各县选派的工农分子和部队中的干部参加,其中宁冈、永新、莲花等县选派来的工农分子六十余人,工农革命军的基层军官三十多人,共一百余人。由吕赤担任教导队队长,陈士榘、张令彬、陈伯钧等任区分队长,袁炎飞任教官。学习期间,每天三操两讲,既学政治,又学军事。政治学习以阶级斗争、土地革命、建立政权为主课;军事学习以军事基本要领、战术训练为主。毛泽东同志十分重视教导队的工作,经常给学员们讲课,指导学员进行军事训练,还指示学员们要理论联系实际,一边学习,一边做群众工作。同时,教导队还派出学员到古城、新城、茅坪一带进行社会调查,调查的内容是:行政区别、人口、阶级状况、土客籍姓氏关系、文化、风俗习惯和统治阶级内部矛盾等,经过政治教育和军事训练,学员们的素质有了很大提高。这期教导队原计划办三个月,由于斗争形势的发展,只办了二个多月,即新城战斗后就结业了。学员们回到各地后,积极投入了根据地的各项斗争,对发展边界的工农武装割据起了很大的作用。至今,在书院前栋的墙上,还保留着当年学员们写的两幅标语。1961年3月,国务院将此旧址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